让高考加分回归其本来意义
- 金羊网(广州)
- 2014/05/27 17:53
-
收藏
-
16.8万
据报道,记者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发现,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加20分。
近年来,高考加分饱受社会诟病,一方面很多高考加分背离了高考公平原则和择优的本意,另一方面高考加分在操作中逐渐走偏,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引起广大考生及其家长的强烈不满。所以,这两年各省市对高考加分项目开始进行瘦身改革。
然而,与此同时,同样称不上与高考公平原则相符合的品德、见义勇为等加分项目不但没有列入瘦身计划,相反分值不断提高,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的品德加分提高到20分。毋庸置疑,高考品德加分升值,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分激励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应当说此举初衷良好。
不过,应当看到,在目前见义勇为行为有着明确规定,也有可操作标准,但是自品德加分政策实施以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优秀,就一直缺乏可操作性的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量化标准。这就决定了不管裁量权是否完全交由学校,也不论加分名单是否会公示,都难保高考品德加分在操作中不会走形,很容易可能沦为新的体育加分,滋生弄虚作假和腐败行为。
再者,任何项目高考加分政策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在这种强大的利益吸引力下,很容易激发学生和家长非本质的道德行为,这对于道德内化为主观意识并无益处。比如当下不少人担心扶起摔倒的老人会被碰瓷,导致老人摔倒无人扶现象在各个城市上演,扶起老人则被认定是见义勇为行为,如果这种行为高考可以加分的话,某些人士的子女为了这加分项目,不惜倒贴医药费,也会抽时间寻找摔倒的老人,并将他们扶起来。如此一来,意味着一些学生和家长把道德行为、见义勇为行为当成获得高考加分的工具,对社会道德起到的是负面导向作用,这就背离了高考品德加分的初衷和目的。
因此,从维护高考公平性出发,高考加分项目应当一视同仁的瘦身,而不是对品德项目和文化、体育项目区别对待,取消加分应该一道取消。高考加分,唯一的目的就是择优,所有的加分项目也应该以此为标准,不应该随便附加其他的社会功能。是时候让高考加分回归其本来的面目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