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关爱母亲 请别只在微信微博上抒情

  • 重庆晨报
  • 2014/05/12 17:03
分享到:
  • 收藏
  • 15.4万

  5月11日,是今年的母亲节,感恩母亲的活动此起彼伏。有电商大打煽情牌,消费母亲节;有媒体喊出口号,号召要在节日给母亲一个拥抱。做儿女的,也是苦思冥想,希望为母亲送一份礼物。

  母亲节来了,朋友圈很火,放眼看去,都是与母亲相关的文字,从转载名家大腕的言辞到心灵鸡汤,从流行段子到自己的心灵感悟,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微博圈也很热,各种关于母亲节的新闻并不缺失,各种关于母亲节促销与打折的活动也是泥沙俱下,有温情感人的,也有言语直白的……在互联网时代,任何的节日,冷清都是一种奢侈品,细细去品味节日内涵也早已成为一种过去式,而喧嚣则是永恒的主题。

  喧嚣背后,则是更大的冷清。我们都知道,尽孝是一种义务,关爱是一种责任。可在母亲节,又有多少人真正从线上走到线下,去陪伴自己的母亲呢?不客气地说,多数在网上抒怀的人,其实并没有陪伴在母亲身边。而即便晒的是和母亲的照片,也再次诠释了另一个尴尬的现实,与父母聚会,我们还是习惯当低头族、刷屏族,而不是与父母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人回家了,“心”也要跟着回家,这才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

  还记得去年7月1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项立法虽然引发争议,但争议的焦点并不是常回家看看应不应该的问题,因为回家是必须的;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假期常回家看看。但不管怎样,立法本身,就是一种提示与警醒—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我们应该多关爱父母。

  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1.7亿老人,其中一半过着空巢生活。除却为数不多的失独家庭外,多数的老人,都是有子女的,在这样的境况下,更显示出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而就在母亲节前,一则追忆“老妈口头禅”的话题引起广泛热议。“你怎么老是长不大?”“干脆钻电视里得了!”“在外工作不要太累!”……网友晒出的“老妈口头禅”,唠叨中夹带温情、叮嘱中不免担忧、教诲中不乏哲理,引起了国人的集体共鸣。

  是的,人同此心。既然如此,那我们关爱母亲,的确不能止于母亲节这一天,也不能停留在线上,而应走到线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

  或许,生活压力很大;或许,没有足够时间;或许……但一切,都不是借口,正如俗话所说的那般,时间就如同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那不妨从这个母亲节开始,让关爱母亲有更多的实际行动,如常回家看看。即便不能,也可以教会父母上网聊天,然后经常视频聊天等等,这才是最大限度的关爱,每一个人都应尽可能地去努力。

  重庆晨报评论员 龙敏飞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