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最可爱的人”背后的狂飙

  • 南方都市报
  • 2014/04/17 17:22
分享到:
  • 收藏
  • 16.9万

  河南省洛阳市?河区委书记邵春杰是1966年生人,1989年参加工作,应该是在大学毕业之后,现在邵春杰的简历上说他是经济学博士,这应该是在职攻读的那种。邵春杰书记是河南本地人,也一直在河南地方上工作。

  当下像邵春杰这样60后的地方父母官是成规模的一代人或一茬人,他们的教育背景、文化视野和人文情怀,包括他们的语言特色,实质上确定了地方政府的文化品格。当邵春杰书记在官方报道中把当地拆迁队赞扬为“最可爱的人”的时候,让同为60后的我更感兴趣的不是拆迁里面的是非曲直,而是“最可爱的人”这样极具时代特征的语言或文风。

  在区政府官网发表的一篇讴歌拆迁队的文章中,邵春杰“动容”地向拆迁人员表示,“你们就是我们?河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一共用了五个“最”。

  在我们的印象中,“最高指示”、“最最敬爱的”、“最伟大的”……这些动不动就用顶级形容词的话语,其实也表明人的情绪和思维处于一种极端化的状态中。而惯用强烈色彩的排比句,则说明他处在一种革命豪情有点不加节制的亢奋状态。

  邵春杰在谈到拆迁工作时,说有48户曾是拆迁工作的难题,“水泼不进、针扎不进”,但“豪迈大美的?河人以‘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愚公移山般的斗志……啃掉了这块硬骨头,拔掉了这些硬钉子。”

  邵春杰赞扬500余名拆迁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看到‘拆迁老将’张德顺一身泥土,邵春杰满是心疼。‘感谢你们为征拆做的努力,你们受的苦、落的难,区委、区政府会记在心里……’”

  60后的邵春杰不可避免地受到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语言文风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说到革命意志必然是“硬骨头”,说到革命对象自然是“硬钉子”。包括关怀部下的语气,都有一种首长般的、历史定论般的悲壮气氛。这种大气磅薄的叙事风格,在制造舆论压制反对声音的时候有一种狂飙巨大力量,也让主体更自信、更强大甚至狂妄。反之也可以让对象和客体更卑微、更渺小、更可以以革命的名义对其做什么事。

  在邵书记的鼓舞下,拆迁队的权力很容易被无节制地放大,而拆迁户则成了“豪迈大美的?河人”的斗争对象,他们的权益当然也可能被秋风扫落叶了。拆迁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有该拆的也有不该拆的,有能拆的也有不能拆的,政府和拆迁户都不是天然正确,双方应该是一种很商业的利益交换关系,当区委书记用革命的语言、思维和方式替代法律和商业运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警惕了,这种拆迁首先拆掉的是现代治理、法治精神和市场准则,口含天宪、自大狂妄的政府官员和“刁民”“暴民”是相伴而生的,尊重法律的政府才会培育尊重法律的公民。 □锐圆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