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扫墓比不扫墓要好
- 四川新闻网
- 2014/04/03 14:38
-
收藏
-
16.2万
奚旭初
淘宝网出现代客扫墓的业务,买家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代哭、代献花等,收费500元左右。扫墓过程可以拍照片或视频,作为支付凭证。(3月31日《京华时报》)
扫墓也能代,让人惊叹商业精神的无孔不入和“市场眼”的一览无余。需求产生市场,这是市场规律。身在异地、扫墓不便等因素,催生代扫墓需求。代扫墓凸现的正是市场逻辑:无论客户还是服务者,都有互惠互利的需求。自然,因为代扫墓不合传统观念,也引发争议质疑,不认可的理由,是认为亲情不能用金钱支付,“付费的亲情”不是真亲情。更有人大声疾呼:缅怀亡故亲人,必须亲历亲为,“付费亲情”伤不起!商业交易只会亵渎亲情。然而平心静气地想一想,这样的说法,未免偏颇。
客观地评价,代扫墓不是大逆不道,我们也无须将其“妖魔化”。代扫墓是要付费的,但付费不等于将亲情物化。清明的拜祀表达的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自己身临墓地抒发哀思,慎终追远。但如果因为各种因素无法亲力亲为,那么代扫墓不失为一种补救办法。代扫墓确实比不上自扫墓,但代扫墓确实又比不扫墓要好。
清明时节人在外乡,以代扫墓为权宜之计,仅是指扫墓一时难以实现时的变通。更不必说现在扫墓请人代,不等于以后也不再自扫墓;只要回乡,欠着的自扫墓马上可补。能自扫墓就自扫墓,不能自扫墓时就用代扫墓,我们为什么放着扫墓这个事实不看,只看“代”呢?倒是如果反问一声:莫非扫墓比不扫墓还糟,质疑者又该怎么回答?
不能自扫墓就宁可不扫墓也不要代扫墓,这不是理性的态度。评判一个事物,应用辩证的尺度,不能只拿十全十美的标准去套,如果不是十全十美,马上就全盘否定。非此即彼,要么天堂,要么地狱,不是骂杀,就是捧杀,这样在两个极端之间跳来跳去,除了作茧自缚还能有什么呢?有民俗专家说,代扫墓不值得推广。这个说法其实是空穴来风——有了某种服务不等于要推广这种服务,更何况市场自有规律,不是想推广就能推广的。比如现在有送餐服务,但大多数家庭不依然是自家做饭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