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巨额彩礼背后的农村社会保障困境

  • 光明网-时评频道
  • 2014/03/31 15:21
分享到:
  • 收藏
  • 14.4万

  作者:张剑

  记者近日在冀鲁豫部分农村地区调研,许多农民反映,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花费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民直呼“娶不起”,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村民反映,女方的结婚条件一般是:离县城近的要在县城买一套房,远的要在村里盖一套楼房;彩礼普遍超过10万元,有的还要求买辆家用轿车。(3月30日新华网)

  从文化的角度看,彩礼是传统乡土社会中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往语境中,它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变迁,乡土社会的不断解体,这种依附于传统婚恋观念上的彩礼已经失去了它旧有的面目,它成了“物质、世故、攀比”的代名词。对一些农村适婚男青年来说,巨额彩礼更是他们心中不可言说的痛。

  如果仅从法律层面考量,异化的彩礼当然可以被当成是“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合法表现形式,司法部门完全可以据此作出相应的处罚。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风俗存在,如果法律的手伸得过长,它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情感。更何况,如果彩礼的多少都要靠法律来裁定,那么,男女双方也早已失去了“在一起”的可能。

  基于这种文化认同,很多时候,人们对彩礼数额的界定,都是通过男女双方协商完成。但是,在男女比例渐趋失衡的当下,女方往往比男方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以至于彩礼的多少,表现的方式都是女方说了算。在这种话语失衡的语境中,彩礼的上涨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刻也停不下来。

  而探究巨额彩礼的最终去处,也无外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作为对女方丧失劳动力以及养女成人的经济补偿。正如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姜旭朝所言,女子婚嫁是一种资本转移、补偿和再生产过程,彩礼的意义就在于它用物质的形式对女方家庭进行经济上的补偿。其二,彩礼作为新婚夫妇新生活开始的经济补助。可无论它是以哪种表现形式出现,它都在客观上预支了父母的财富所有。尽管后者表现出来的只是父子间的财富转移,而不是前者所体现出来的财富流动。

  这也恰暴露出了当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缺失的无奈现实。如果女方家庭在嫁女后,没有因为丧失劳动力而带来的生存与养老困扰,那么,这种依附于彩礼而换取的经济支持或许就不会以如此大的反差出现。而对于新婚夫妇来说,结婚也就代表着成家立业的开始,他们必须在以后的生活中独自承担风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保障作为后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他们前行的动力,他们恐怕也会跌倒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于此来讲,加强农村地区的保障机制建设,加大对相关地区保障经费的投入,或许才是巨额彩礼走出泥淖的有效之道。遗憾的是,在“自我支持”仍旧是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主体的当下,围绕着彩礼的讨论,我们仍旧停留在“攀比与面子”的表层,它的回归之路,或许还很漫长。(张剑)

  •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巨额彩礼背后的农村社会保障困境
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4/03/31
彩礼越要越高 能树出啥“家风”?
新华网河北频道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