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公文教科书”PK“网络词汇”

  • 南海网
  • 2014/03/27 15:45
分享到:
  • 收藏
  • 17.0万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将于2014年4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

  “普大喜奔”、“人艰不拆”、“白富美”、“高大上”等2013年流行的网络名词,其来源涵盖游戏、文化等多种渠道,语言精练、诙谐。相较于公文教科书文字通俗易懂、通用的特点,“网络词汇”在使用环境、场合等方面,似乎更占优势。

  3月2日下午3点,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在答记者提问时,回答一句“你懂的”。简单三个字,大家心照不宣。笔者认为对政府和官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分清主次,保持公文的科学严谨之外,可以关注网络化表达方式,利用好网络语言,这是接地气与网友联络的好方式。

  首先,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两者面对的对象是全国人民。网络词汇是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或文字,其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全国的互联网用户。受体范围,普罗大众方面网络词汇略逊一筹。

  其次,公文教科书文字严肃、权威、规范、准确。网络词汇简洁生动、诙谐幽默,但也存在不严密,缺少高雅的缺点。语言特点方面两种语言各有千秋,只是适用场合不尽相同。

  再次,公文教科书文字一般适用于官方正式场合,如会议、新闻发布等,网络词汇主要适用于官方非正式场合。在适用环境方面网络词汇对环境的要求不高,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有时在正式场合使用网络词汇还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

  笔者认为虽然“网络词汇”的使用人群和语言特点上都有弊端,但是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掌握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络词汇这种新鲜事物谁也阻挡不了,它随时在产生和更新之中,新的语文现象层出不穷,必然要面对。有生命力的语言就能流传下去,而不能让人理解的语言,最后就会被淘汰。对网络语言不要一棍子“打死”,在规范的前提下,应以包容态度对待。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