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千亿身家蒸发 五大质疑待解
- 香港商报网
- 2015/05/21 11:21
-
收藏
-
16.3万
李河君(资料图)
自沪港通开通以来就备受内地资金追捧的汉能(566),昨日开市半个钟后股价突然一泻千里,停牌前报3.91元,跌46.95%,成交10.51亿元。换言之,10亿元杠杆就令汉能市值蒸发逾1400亿元,而公司主席李河君身家亦蒸发1154亿元。港证监发言人昨接受媒体查询时拒绝评论事件,汉能也未就此作出解释。李河君本人昨日甚至缺席股东会并引发猜测。有分析指,李河君质押股份予银行,银行借货予外资行沽空,导致此次汉能「黑天鹅」事件。 香港商报记者 伍敏
自去年底来,汉能打着环保旗帜,以国家政策护航脱颖而出。去年11月沪港通开通后,汉能薄膜发电成为最受追捧的港股上市公司之一,内地资金更对其情有独锺。今年2月和3月,通过沪港通买入其股份的资金高达30亿元,市值一度媲美港交所及和黄。汉能薄膜发电半年内股价翻了7倍,最高曾见9.07元,今年以来涨幅累计亦达162%。惟好景不长,昨日在开盘后短短一个钟便吞咽接近今年全部升幅。
因由:内外资齐沽货
昨日,汉能10.5亿元的成交额较平均成交额高近三成,虽不是今年来最大成交,但大手沽盘涌现,开市前先后有19次逾100万股的大手主动沽盘,沽货价每股介乎5至7.35元。大手沽盘占昨早成交股数23%,涉资2.89亿元。沽盘主要来自中信证券,沽出的金额达2098.2万元,其他主要沽家还包括UBS、高盛及招商。
惟急跌之后,港股通资金有炒底现象,买入股份的资金共6524.1万元,是港股通资金中当日最大成交股份,可见内地投资者仍钟情于此股。
评论:市场质疑不断
AMTD证券业务部总经理连敬涵昨表示,因基本因素支持不足,市场一直不相信汉能炒上的背后原因,至如今终出现爆煲式下跌及停牌。他认为,导致汉能暴跌的背后原因要待进一步公布,但亦不看好其复牌后表现。
大华继显(香港)策略师李惠娴则表示暂不清楚汉能停牌原因,但对其急跌不感意外,主因早前该股升势及估值并非由盈利所支持。她续指,汉能大部分盈利与母公司有关,令市场质疑其盈利模式,加上早前传出其帐目不清,公司解释亦未完全得到市场信服。
汉能暴跌前,在纽交所上市的太阳能模块龙头英利最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报告,其中就自身持续经营能力提出实质性怀疑。英利前晚在美股价暴跌37%,收报0.94美元,市值降至1.7亿美元。有分析指,汉能此次暴跌亦受到英利影响。
猜测:押股连锁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认为此次大跌可能源于金融机构抛售汉能之前质押的股票,由此产生连锁反应所致。消息人士称,汉能以上市公司股票做质押,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但有部分贷款出现逾期未还情况。部分机构得知此事,催促汉能还款,但一直未有进展,因此于昨早开盘后抛售。
事实上,汉能薄膜发电业务模式及股权架构颇耐人寻味,汉能薄膜母公司汉能控股几乎是该公司唯一客户。自2010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合计实现148亿港元营收,几乎全部来自母公司汉能集团。另外,大股东持八成亦不符合公众持股25%的要求。
昨日,本港上市的兴业太阳能(750)、君阳太阳能(397)、保利协鑫(3800)等都受汉能走势拖累,惟沪深两市太阳能概念股反其道而行,向日葵、科士达、先导股份和大港股份等多只股份均以涨停报收。
汉能股价事件簿
2013年12月20日
股价急跌16%,收报0.79元。停牌期间,以每股0.82元向广东南方宝塔投资配售5亿股新股。
2014年1月10日
复牌高开,收报1.06元,升逾34%。
2015年3月5日
股价最高升至9.07元,收报7.3元。其后跌至6.6元水平,至4月1日才再升穿7元。
2015年4月23日
收市价报7.88元创收市新高,总市值达3287.08亿元。
2015年5月20日
股价半小时内大跌47%,公司申请停牌,停牌前报3.91元。
李河君 其人其事
表面低调神秘却又能言善辩,被捧为「企业型专家、专家型企业家」、「可再生能源企业家」的李河君,矢言光伏革命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并成为有助实现「中国梦」的发动机。不过,外界最关心的还是他的身家——自2013年底以来,汉能股价不断飙升,李河君亦多次登顶成为中国首富。
数度登顶首富
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李河君曾以870亿元(人民币,下同)身家首次登顶,成为内地首富。今年2月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李河君亦以1600亿元财富超过马云,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
而《福布斯》2015年全球富豪榜,李河君则以211亿美元排第38位,在内地亦仅次于王健林与马云。
今年3月5日,汉能股价一度上到9.07元历史高位。4月23日,汉能创下7.88元的最高收市价;以此计算,汉能总市值达3287.08亿港元,而同类廿多家竞争对手市值加起来亦不及此。
唱好光伏前景
李河君1967年8月生于广东河源农村,客家人,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
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8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私营公司投资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至2006年进入光伏领域。2008年1月,出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据媒体报道,李河君热衷歌颂光伏业前景。《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即是其首部出版物(2013年11月问世),号称「中国首次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探索中国如何通过光伏革命,破解能源瓶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完成和平崛起的作品」(繁体版2014年3月在港澳台上架,英文版于同年11月全球发售)。李河君在书中称,「2035年,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将代替50%的传统化石能源」,光伏革命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香港商报记者 乐乐
李河君现身北京推清洁能源
昨日,李河君并未到港出席公司股东大会,到底去哪儿了?当天下午,该公司新闻通稿透露了其去向。
全球首座「以太阳为主线,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专业性展馆——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昨在北京落成,李河君出席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他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发现能源、利用能源的历史。清洁能源展示中心作为国际交流、合作与公众教育平台,将面向全球展示人类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为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贡献力量。」
据称,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将致力于站在国际能源舞台上发出新能源倡议,面向公众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带领行业推动移动能源发展,携手各界共同「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
此外,汉能还于昨日发布了便携、移动、专业三大系列12款薄膜发电充电新品。
如何规避地雷股
一直以来,内地股民认为港股风险大于A股,较少沾手港股,究其原因是港股没有跌停机制,这一点在汉能昨日暴跌中得到见证。加之两地市场不同炒股文化融合在一起,磨合期难免发生更多摩擦,所以,投资者选股时更应避开地雷股。
不能一味跟风炒作
总体而言,投资者应从消息层面、技术层面及基本因素层面分辨公司股价升幅背后的实质支撑,而非一味跟风炒作。
以汉能为例,虽然市场目前关注汉能薄膜的财务状况,但仍有大行将其视为「染蓝」热门。
昨早,有散户见该股急跌,于5.5元价位小注买入博反弹,惟接货后一直「坐艇」,此为消息层面误区。
技术层面,有传汉能大股东与衍生工具对赌引发是次连锁式下跌。不过,其认股证及牛熊证发行商并没有发行太多产品,认股证只有约7000多万元街货,轮商和投资者都输极有限,所以,是次跌幅最大可能是公司质押股票贷款引发连锁式下跌。
新能源股业绩未稳
基本面因素方面,受政策庇佑,太阳能环保板块炒味浓,因大家憧憬很大,认为最终可取代火力发电。但现实上,在可见的将来,火力发电仍是主流。这些新能源股票业绩和股价都未稳定,本身股价波幅较大。
另外,汉能前身叫红发集团,是一家从事玩具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几年前,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入主,才转型至太阳能发电行业。 香港商报记者 伍敏
汉能薄膜发电股份暴跌 五大悬念待解
市面上对于其暴跌的原因众说纷纭。大概有五种论调:
一,汉能盈利模式遭质疑。这种说法认为汉能只是虚胖,不论是产量还是营业收入,都排不上第一。之前股价的飙升没有业绩做支撑。
二,受累英利大跌。前天晚间,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公司英利股价大跌37%,盘中最多跌51%。上周五,英利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就其自身持续经营能力提出“实质性怀疑”。消息令该股市值跌至约1.7亿美元。有分析认为,汉能很可能受英利事件拖累。
三,遭对冲基金沽空。有分析指出,很多对冲基金都沽空了汉能,相信该公司大升的故事应该已“玩完”。
四,“调查说”。坊间有传言说,香港证监会早就开展调查汉能操控股价。
五,李河君减持套现引发做空。持这种观点的认为,李河君质押股份予银行,套现约30亿港元。银行借货予外资行沽空,导致此次汉能「黑天鹅」事件。其实此前也曾有传言说李河君减持套现,但汉能4月份曾发布专门公告澄清套现一事。
不过,上述消息都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