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首日 “北上”热情超“南下”
- 新华社
- 2014/11/17 16:59
-
收藏
-
11.2万
沪港通17日正式开通,首日交易于下午3时结束。“北上”买A股的“沪股通”,在下午2时前已用尽130亿元人民币额度,反映投资意欲较强。而“南下”买港股的“港股通”反应则相对冷淡,105亿元人民币额度仅用了近17亿元,不到全日额度两成。
事实上,这种“冷热不均”在开市不足15分钟时已见端倪,当时经沪股通买A股的每日额度已用去约一半,而内地买卖港股的港股通每日额度仅用了约3亿元。
据了解,沪港通试点初期,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并设置每日额度;其中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港股通总额为2500亿元,每日额度105亿元。
对“北上”投资A股热情较“南下”投资港股高的现象,香港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彭伟新表示,这都在预期之内。彭伟新说,A股估价较港股便宜,变相来说买A股较为有利。而且,“南下”买港股的资金较青睐低价股,因而对港股指数没有太大推升作用。
彭伟新表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A股早就有研究和部署,但个人投资者却对内地股市认识不足,随着日后认识加深,一定会有更多的香港个人投资者购买A股。
阁策投资顾问财富管理董事陈宝明表示,由于港股通方面,内地机构和大客户基本上已在香港开户,因此“南下”资金较少可以理解。
陈宝明解释说,沪股通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为主,它提供了除QFII和RQFII之外的新投资途径。相反散户则较为慢热,投资内地股市主要通过在香港挂牌的ETF(交易所买卖基金)。(记者 牛琪 苏晓)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