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遇冷 香港街铺“扛不住”了?
- 新华社
- 2014/08/01 09:10
-
收藏
-
16.3万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1.3%。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售继上两个月分别大跌40%和25%之后,6月继续同比下跌28.2%。分析人士认为,零售销售额持续下跌与内地“个人游”消费模式的转变有关,并可能对香港街铺市场产生冲击。
时下正值暑期旺季,铜锣湾摩理臣山道的一个临街店铺却大门紧闭,布满“牛皮癣”的玻璃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透过缝隙向内望,各种宣传单和银行账单杂乱地铺在地上。相邻大厦的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这间店铺空了半年多,上个租户主营女鞋,由于生意不好、租金又高,便搬到其它地方开店去了。
铜锣湾是香港最繁华、最“吸金”的商业区之一,但这里的店铺空置已非个例。高纬环球发布的数据显示,铜锣湾目前空置铺位多达126间,较去年年底增长约50%。另外三大零售核心区中环、尖沙咀和旺角的情况亦不乐观:与去年年底相比,旺角和尖沙咀的空置铺位均激增逾一倍,分别升至48间及95间,中环则由47间增至79间,增幅高达68%。
仲量联行香港商铺部主管郭富礼认为,香港上半年零售销售增速的放缓,使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对租金上调持审慎态度,导致空置率上升,亦使街铺市场租金受压。
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归因于内地游客的消费模式日趋理性,同时游客构成也较以住发生了变化。
自2003年个人游开放以来,内地一直是香港旅游客源最大的来源地,2013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达到5430万。今年前六个月,内地访港旅客同比增长16%至2182万人次。
虽然人数不断创新高,但个人游来源却在悄然发生变化。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董耀中表示,近年来,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内地游客人数增长较快,他们偏爱物美价廉的商品,饮食也选择价格实惠的大众化餐厅。
今年30岁的北京市民赵天雄曾经多次来港度假。他告诉记者,此次来香港主要是看望亲人与朋友,体验不同的人文风情,利用假期好好放松一下。现在内地买各种商品很方便,他并无购买名牌产品的计划。
铜锣湾欧洲瑞士名表中心的营业经理林先生向记者坦陈,销售的确受到了影响,最近少有一掷千金的内地“豪客”光顾。附近的明珠珠宝金行是一间有40多年历史的老店。在店里工作多年的李先生说,由于本地熟客较多,内地游客消费变化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
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屡屡传出拟设定个人游人数上限的消息,可能更会加深市场忧虑。
在目前这种商业态势下,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表示,二三线街铺易受个人游人数多寡的冲击,而一线街铺则较为稳定。“国际大牌租约往往一签就是10年,不会因为短期销售增长放缓就搬走。”
郭富礼预计,中档零售品牌在香港市场的扩张速度将超越奢侈品牌,大众商品销售带动商铺市场发展的趋势将更为明显。高纬环球商铺部执行总监胡咏诗认为,目前奢侈品牌租铺态度已变得更为谨慎。部分零售商更倾向于选择屯门、荃湾等地开新店,而非集中于核心购物区。
她认为,本地消费群可能成为带动香港下半年零售业增长的主力。对于店铺租金,黄良升表示,下半年一线地段仍将维持高位,地段稍差的商铺租金恐有下行压力。(记者 姜婷婷 黄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