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年IPO规模 预计达1800亿
- 中评社
- 2014/07/03 11:20
-
收藏
-
18.1万
中评社香港7月3日电 尽管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接近一半首日股价“潜水”,不过继德勤及安永后,四大会计师行之一的罗兵咸永道亦对香港下半年的新股市场表示正面,同时认为全年首次上市宗数可达110宗,惟集资总额则向下修订至1800亿元,但对稳守“全球三甲”仍充满信心。针对“同股同权”问题,该行表示现时仍需要听取更多业界声音,不过,该行亦承认市场有定期检视条例的需要。
大公网报道,据罗兵咸永道昨日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上半年,香港共录得52宗(包括以IPO(首次公开发售)、介绍、创业板转主板及“B转H”形式),集资总额逾812亿元,两者均较2013年同期录得逾1倍的增幅,主要是以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业为主;其次则为金融、能源矿产及信息科技相关企业。
需要时可检讨上市条例
展望下半年,罗兵咸永道资本市场服务组合伙人陈朝光认为,上半年后段上市的新股定价均较进取,反映市场正逐步改善,而且传统上第4季是新股旺季,只要外围基本因素持续改善,配合中国经济增长,下半年将有多家集资超过100亿元的IPO,预计全年首次上市宗数可达110宗,其中90宗主板,20宗创业板,并仍以消费品和服务业、电信及互联网、工业制品及金融为主;集资额则由年初估计的2300亿元,下调至1800亿元。对于2014年全年的全球排行,他指按目前气氛浓厚的市况预计,香港可稳守“全球三甲”。
就重新检讨“同股同权”,陈朝光表示,香港现行的机制仍然能够引其他企业来港上市,但随着未来的公司架构多元化,市场有需要定期对机制进行检视。至于是否现时要进行改变,陈氏认为现阶段需要聆听业界不同的意见,惟他重申香港现行机制仍具吸引力。针对“阿里巴巴”而言,他称阿里巴巴是单一个案,市场应从长远及整体发展方向出发。
近半新股上市首日破底
被问到关于上半年主板上市新股中,有47%新股在首日“破底”时,陈朝光指出,在香港的定价机制中,定价日与首日正式挂牌之间仍存数日差异,市场情况的变化或成为新股首日“潜水”的其中一项原因。记者追问香港是否有需要对相关机制作出变革─如美国企业须于上市前一天定价时,他称任何情况下,新股均会有下行的可能性,但他亦同意对有关定价机制进行定期检讨。
另外,据本报综合市场消息统计,香港下半年新股市场,将有近1100亿元的IPO活动,其中超大型IPO(集资逾10亿美元)有中广核集团、广发银行、北京汽车及万洲国际,4间企业合共集资逾600亿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