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政策出台 分析称部分地方政府暗中抵制政令
- 经济参考报
- 2014/06/13 16:27
-
收藏
-
14.2万
黄毓民的“热血公民”,更加是“全民投票制宪”(资料图)
今年九月份的立法会选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形势。有人说,反对派阵营已经碎片化了,他们将会大败。它们的内讧、狗咬狗骨、互相争夺票源、太多的名单参选,只会重蹈2012年的覆辙。九月的选举,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突然涌现出一大批“港独”组织或者政党一起参选。他们有的打着“香港前途自决公投”,有的打着“不搞港独,但是要香港民族自决”,反正就是互相攻击,各不相让。事实上,“香港自决”和“香港建国”的分别并不大,其实都是破坏中国的主权和统一,大搞分裂,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分化,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这其实是美国进行压制中国的一个具体部署。
美国的民主基金会,一直为了“颜色革命”到处传授经验,到处控制学生组织,到处点火。香港出现那么多的“伞后组织”,同时一窝蜂参选,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美国民主基金会大放水的结果。搞一个组织就有钱可分,所以,某些旧有的政客,立即采取了“韩信点兵”,“撒豆成兵”的手法,大量组织“伞后组织”,向美国的机构申请基金,申请拨款;有的说“我们要支持大陆的民运”;有的说“我们制定了五年计划,要在香港搞港独”;有的说“我们有一个十年计划,要在香港组织公投,进行自决”;有的说“过去我们在街头搞反对中国政府,现在改变形式了,我们要进入建制,要在立法会里面搞搞港独,夺取权力”……这些政客,弄得美国神魂颠倒,兴奋非常,愿意大开水喉,既然如此,“太公分猪肉”,“不拿白不拿”,所以,许多参加过“占领中环”的小政棍,得风气之先,纷纷组织政党,纷纷参加九月份的立法会选举,及时?真银。利之所在,自是全力以赴,大家打崩头,互相批判,踩低别人,抬高自己。
参选仅仅是获得小水喉,如果获得立法会议席,就可以获得大水喉。利益自是有天壤之别。正因为如此,六个“伞后组织”昨宣布成立“选举联盟”,主打“香港前途自决公投”,部署于四区出战立法会。这些组织包括“青年新政”、“东九龙社区关注组”、“天水围民生关注平台”、“长沙湾社区发展力量”、“慈云山建设力量”及“屯门社区关注组”六个“伞后组织”抢闸宣布组成“选举联盟”,进军九月立会选举。过去的“学民思潮”不参加政治选举,现在明白有钱可?,立即改头换面,组织了“香港众志”的政党参选。黄之锋说“会在未来10年争取游说国际社会支持香港‘民主自决运动’,决定香港的二次前途,并争取民间、半官方、组织、政府支持”。“我与罗冠聪本月中会到美加演讲”。“本土民主前线”更加是有着年初一暴动的纪录,要向美国争取捐款,更加是轻而易举了。“人民力量”和“社会民主连线”,一样提出了“本土主义”的口号。黄毓民的“热血公民”,更加是“全民投票制宪”。所谓“热普城”(热血公民、普罗政治学苑、城邦派)更是全力以赴,大力推动鼓吹“港独”的活动。不同的山头,自然有不同的利益。
这些“独派”计算过了,他们仅仅可以取得百分之十五的选票,这么多的组织同时千军万马要出选立法会,很有机会出选名单太多,最后大家都死亡。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市场里面,踩低对手,杀出血路,最后真正领取到美国民主基金的捐款,就要讲策略和阴谋诡计了。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不如前,美国的军费开支捉襟见肘,因此,美国要采取一个节省金钱对付中国的办法。在军事上,美国需要放手让日本发展军备,作为主力,在太平洋西部围堵中国。美国还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在南海的海面,美国连番向菲律宾定出了出售军舰的对话,并且与菲律宾军队进行了夺取岛屿的军事演习。在经济上,美国的穆迪评级公司和标普评级公司,降低了中国和香港的主权评级,准备发动金融战争。现在剩余下来的部署就是推动蔡英文跟随着日本的后尘,把台湾变成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的一个部分。正因为如此,美国全力支持曾经访问过日本的蔡英文,维持不承认“九二共识”的政策,支持蔡英文不向北京叩头。为了让蔡英文壮胆,美国人决定在5月20日蔡英文就职演说之前,就在香港掀起了一个“港独”组织参选的新浪潮,以为可以藉此告诉蔡英文,中共取得了香港的政权,香港仍可以有搞“港独”的组织参选,而且可以夺权,蔡英文还怕什么?为什么不敢仿效香港,在“台独”的路上,走出新的一步。
当然,“港独”组织违反了国家宪法、也违反了基本法,在法理上完全没有生存的空间。在国际上,也绝对没有空间,国际社会只承认一个中国。中央和广大香港人民群众,一定不会让“港独”组织得逞。但是,美国认为,花少许的金钱,利用“港独”组织去破坏“一国两制”,破坏中国利用香港发展科技和第三产业加快经济转型的速度,是最省钱压制中国的方法。这比扩大军费开支所取得的政治和经济红利,更加有利于美国的国防和战略利益。所以,2016年是美国全力部署在香港发展“港独”的一年,也是放水最多的一年。这正是“港独”政党纷纷出世的最大原因。(文|陈光南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