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东边西边 | 豪奖高考状元!状元都是人生赢家吗?

  • 香港卫视
  • 2016/08/03 09:29
分享到:
  • 收藏
  • 70.1万

近几年,有关高考状元的炒作越来越多。奖励方式越来越奇葩,奖金也越来越高。豪奖高考状元是否可取?高考状元奖励是否要修改?

主持人:麦子(澳大利亚籍)

嘉 宾:李长弓(教育界人士)、李永超(文化学者) 

01.webp.jpg

香港卫视主持人麦子

高考状元一直以来都是在夏天值得关注的话题,但近几年,有关高考状元的炒作也越来越多。每当高考放榜,各地区的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都纷纷为状元送上奖励。奖励方式越来越奇葩,奖金也越来越高。比如广东省恩平市2015年状元竟然获得某地产开发商赞助的一间面积130平米的“状元房”。

豪奖高考状元是否可取?

02..webp.jpg

03.webp.jpg

李长弓认为奖励高考状元不可厚非,因为高考是一种竞争,但是一些企业预借“高考状元”进行自我炒作是非常错误消极。李永超则认为过分奖励高考状元是一种陋习,在西方国家是极少出现的,例如美国和日本。日本放榜时是不对外公布成绩与排名,减少学生对成绩的过度在意;美国的高校,除了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兴趣爱好,没有可以突出状元的说法。奖励是应该,但形式不应该夸大炒作。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奖励要有正面积极的方向,不应该沦为商业的炒作,不然对教育是弊大于利。

04.webp.jpg

历年高考状元都去哪了?

李永超认为,高考不过是对中学时期学习生活的测试,是对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价,不完全代表以后工作能力的体现,不能百分之一百说状元以后再往后的工作中一定出类拔萃。李长弓表示,众多事实的证明,高考状元不能与以后事业的成功画上等号,曾经成绩过人的高考状元不见得在往后的工作中依然风风光光。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考状元的一时风光与最终的“泯然众人矣”?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有什么缺点?学生个人原因:应对考试带有过多压力、过分追求成绩忽略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里培养的能力不符合后面选择的发展路线、应试教育的弊端、缺乏创新型人才;整体教育环境培养出的不是有领导能力的人才,而是听话的“人材”。

高考状元奖励是否要修改?

李长弓认为,高考状元奖励没有错,但媒体不能过度炒作“高考状元”的新闻,给社会舆论带来不健康的影响。麦子表示,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更多的关注需要资助的学生。李永超则认为,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的力度,有利于学生对未来的选择。最后,两位专家一致认为,灌输性的知识应该减少,启发性的知识要增加,教育的改革既要大胆,又要慎重。

05.webp.jpg

资料补充:

历年状元下落事例:2007年,中国校友会网课题组负责人、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公布了中国首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的全国近400名高考状元,调查的结果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状元无一人成为职场状元。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一共研究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调研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所有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么多曾经让人惊羡的高考状元,却没有一位成为顶尖人才。他们如今都过着平凡的日子,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报考志愿:北京大学。成绩单出来,数学成绩是1分。此后,马云并没有因此气馁,又参加了两次高考,数学成绩分别为19分、79分。这三次的高考经历对马云来说是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