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G20创新竞争力 中国列第九 美英日霸三强

  • 大公网
  • 2016/08/26 09:47
分享到:
  • 收藏
  • 71.9万

黄皮书指出,在创新竞争力方面,美国、英国、日本位列G20成员前三名,中国排名第九。

QQ截图20160826094610.jpg

杭州即将迎来G20峰会,图为杭州钱江新城风貌 新华社

25日,《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黄皮书)发布会暨G20杭州峰会前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黄皮书指出,在创新竞争力方面,美国、英国、日本位列G20成员前三名,中国排名第九,併成为G20集团中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

发布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黄皮书对2013至2014年二十国集团19个国家(不包括欧盟)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构建了G20国家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G20成员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俄失分最多 意增幅明显

黄皮书显示,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处于2014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第一方阵;韩国、法国、澳洲、中国、意大利为第二方阵;第三方阵包括土耳其、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巴西、墨西哥;南非、阿根廷、印度、印尼则居于第四方阵。

从综合得分情况看,2013-2014年G20共有10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上升,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得分下降,最终使得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平均得分上升了0.6分。其中俄罗斯得分下降幅度最大,得分增幅最显著的则是意大利。

创新驱动战略增竞争力

黄皮书分析指出,国家创新竞争力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9个发达国家全部处于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只有排在第9位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突出反映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比较好,创新投入、创新人才资源和创新制度环境优势明显,因此,这些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比较强。

2014年,中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为45.6分,在亚洲地区排在第3位,仅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在“金砖五国”中,中国排在第1位。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4年,中国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增加了2.7分,远高于同期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平均得分上升的0.5分。黄皮书指出,这些年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提升了国家创新竞争力。

对于中国在G20国家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作为与方向,同一场合发布的经济热点分析报告指出,在经lishi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瓶颈和制约,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实现,而中国的结构性改革总体而言应该以经济转型为主线,具体应当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导,财税改革为基础,金融改革为立足点,形成综合的结构性改革方案。

增长分化加剧 动力仍旧疲软

《二十国集团(G20)经济热点分析报告(2016-2017)》25日在北京发布。报告在对2015-2016年G20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与运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受全球经济环境和下行风险影响,G20各成员之间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大的分化现象,增长动力仍旧比较疲软。

报告指出,2015-2016年G20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G20经济表现分化明显;二是新兴经济体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经济格局重构加速;三是G20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深化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共识;四是自由贸易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国际贸易环境严峻;五是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是驱动世界经济復甦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六是科技创新是推进各国经济復甦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报告建议,G20各国应该加快结构改革和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扩大和深化务实合作,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抑制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持续加大基建投资。

G20经济发展存“四大趋势”

25日发布的《二十国集团(G20)经济热点分析报告(2016-2017)》对2016-2017年G20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报告认为,在新发展思路的引领下,G20创新增长方式将取得新的突破,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合作与实施,鼓励在科学技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不断释放新的增长动力。

报告称,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G20各成员的共识,将会成为G20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G20将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各个国家和地区将通过资源要素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以进一步释放内生增长的动力,激发发展新活力。

报告预计,G20将会继续努力推动建立更加稳健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继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的改革、推进国际主权债务重组、监督和管理跨境资本流动、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等措施,营造平稳有序的国际金融环境,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製度保障。

对于国际贸易与投资,报告认为,G20将推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形成更加广泛的全球投资贸易共同体,逐渐构建起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全球网络。(记者 张宝峰)

分享到:

相关推荐

G20杭州峰会为何值得期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