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G20前瞻:中国与全球治理体系

  • 香港商报
  • 2016/09/02 09:32
分享到:
  • 收藏
  • 51.4万

目前全球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来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平台,也必须要从应对危机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04.jpg

构建开放世界经济 中国主导G20全球治理体系

9月4日至5日,G20第十一次领导人峰会将在杭州举行,届时全球最重要的20个大国领导人及部分特邀的重要经济体领导人将年度聚首,讨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议题。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之际,外界对首次担任主席国的中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多有期待,中国也可以在这个多边透明的合作平台展示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药方”,为加强国际改革创新合作,协调贸易投资规则制定,开拓全球经济发展新局面。

打造新里程碑

G20又称20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立於1999年,成员由原八国集团、新兴经济体中亚洲的中国、印度、韩国、印尼,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东的沙特、土耳其,非洲的南非以及作为整体的欧盟和欧洲央行组成。

G20创立之初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反映出肩负国际金融协调重任的IMF等机制在应对危机时的迟滞与不足,加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对话,在国家之间建立起更有效的国际金融政策协调机制成为普遍共识,因此更富公平、包容和代表性,成员分步覆盖世界各大洲,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代表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G20应运而生。

即将举行的G20杭州峰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举办G20峰会中国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

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国充分利用主席国的身份,积极开拓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参与G20峰会的机制与方式,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哈萨克斯坦和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受邀出席杭州峰会,使之成为历次G20峰会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更富包容性。届时,G20杭州峰会将见证南南合作机制和南北合作机制的首次融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係学院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永成认为,杭州峰会努力创新发展中国家参与G20峰会的机制安排,是避免G20成为封闭性、寡头化的大经济体俱乐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G20成为包容联动发展多边平台的最新成果。

此外,本次峰会的讨论议题和可能达成的成果也为外界瞩目和期待。据悉,G20杭州峰会预期会达成主要成果近30项,有望成为历届中成果最丰富的峰会。并且在中国的推动下,G20杭州峰会还将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於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并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强调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杭州峰会将G20的发展使命放到最突出位置,聚焦发展,特色明显,有望成为G20发展史上新的重要里程碑。

困境下各国需形成新共识

杭州G20峰会值得期待的背后,是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今年数月来,世界各大机构纷纷调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在2.9%以下。这将是继2015年全球增长2.4%之后,全球连续第二年增速低於3%。

全球经济至今仍在艰难复苏的泥潭之中,贸易投资疲软,全球的企业利润下降,大宗商品低迷,各国央行开启的宽松货币刺激不见成效,加上英国脱欧、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等问题,让全球环境比金融危机时更加复杂。

国际社会亟需寻求强有力的政策共识,推进全球经济持续增长。G20作为占世界经济总量80%、世界生产总值85%、世界人口总量2/3的最大经济体,其合作方向和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晴”和“雨”。

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9%的增长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7%。

在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眼中,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从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来看,仍然是稳中有进,各项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就业保持基本稳定。

接受本报採访的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徐明棋认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各国政策协调性差的背景下,中国举办的G20峰会被赋予更丰富的意义和更重要的责任,国际社会希望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发展大国能提供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利用好自己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疲软、促进结构性改革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为此,中国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大会主题,这8个字为推动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

“事实上,此次G20峰会的主题,与‘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十三五”规划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这些新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说。

创全球治理新体系

目前全球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来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G20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平台,也必须要从应对危机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徐明棋称,过往的很多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决定,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力量变化,类似G7、G8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平台对国际经济的治理已日渐无能为力,现在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共同努力,为更多的国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杭州G20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成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

“中国一方面可以主动跟更多的国家进行协调,提出中国对全球治理的理念从而形成共识,中国还可以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经验,让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看到改革能帶来的好处,并用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例如公共产品、基础设施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徐明棋说。

事实上,中国已在有意识地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如“一帶一路”、亚投行等,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品供给,将发展成果惠及全球的同时,打造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为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方案。

吉林大学国际关係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兴杰对本报表示,中国想推动新的全球化与新的经济合作框架,G20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多边场合,是中国理念很好的展示平台,能让中国展示自己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愿意与世界国通发展的诚意,这不仅仅是口号,也会付诸行动。但是,目前的G20在落实协议和倡议的能力和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校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方面的作用也还有待加强。

孙兴杰认为,G20的治理能力是有限的,其中的成员国如沙特其发展能力以及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且其面临积极行动的一个困境,就是想发展,但缺乏共同的理念以及经济模式。所以G20更大意义上是理念的传播,而不是进行经济治理。如央行的财长会议最主要是打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界限,提供了新兴经济体展现自己意见的平台。

改革创新引领世界发展

全球经济处在一个转型过程中,包括G20成员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源。在本次的杭州G20会议,中国把自己的创新战略引入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贾晋京认为,对世界经济来说,杭州峰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中国首次把“创新”提到峰会主题当中,把创新增长方式、挖掘增长潜力作为峰会核心任务。这有利於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早在2012年的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确定了创新的策略,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名列全球第25位,首次以中等收入国家身份跻身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第一集团。此次G20峰会的举办地杭州也正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当地智能製造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是中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缩影。

“G20成员要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推动联合创新,尤其是在最关键的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目前正在推动与欧盟、美国在能源科技、环境科技上的合作,但这种科技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各国的充分认识,必须通过G20这个平台增强各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政策的统一性,同时落实G20杭州峰会有关科技创新的成果。” 徐明棋说。

此外,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孙兴杰表示,G20对目前全球经济局势的最大贡献就在於,世界各国领袖能不能藉助这个平台讨论一些有关经济发展的真问题,有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

目前各国都在不断进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货币上拼命放水,没有切到实处的结构性改革,中国已经了解一味地依靠货币政策会产生问题,所以中国并没有过分运用量化宽松的政策,而是提出了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增长有更好的基础。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认为,相较以往峰会,杭州峰会将促成二十国集团进一步推动改革,把一些改革的理想和方案具体化,成为实实在在推动发展经济的动力。

优化全球贸易投资规则

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之时,投资和贸易这两大引擎的转动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目前国际投资规模仍低於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投资政策碎片化态势严重,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预测,今年全球投资增速将下降10%—15%。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更加严重,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最新报告,自去年1月以来,全球贸易增长已经完全消失了,而商品贸易量停滞不前。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也在增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包括一些G20成员在内的发达国家尤为严重,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二十国集团经济体共採取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月均近21项,出台贸易限制措施的速度达到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孙兴杰认为,新一轮的自由贸易投资需要中国去支撑,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如果中国不去规範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政策制定,那别人更不会去做。中国在WTO中很难发声,这次的G20中国是贸易和投资规则改进的直接利益相关方,有望推进形成一个机制化的框架。

作为G20主席国的中国在今年年初启动了全新的贸易投资工作组机制,7月在上海举行的G20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这是世界首份关於投资政策制订的多边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全球投资规则的总体框架。

加强全球贸易与投资合作也是杭州G20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其中包括“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促进全球投资政策合作与协调”、“促进包容协调的全球价值链”四方面具体议题。

徐明棋表示,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目前发达国家在贸易方面强调的是公平对等,想搞21世纪高标準的贸易投资规则,但这对於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可以充当沟通两个阵营的协调者,平衡两方面对贸易新规则的需求,改进机制去体现投资规则自由化的包容性,这将有利於世界经济的复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