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与东南亚接近 面临输入性寨卡病毒风险
- 参考消息网
- 2016/09/14 14:22
-
收藏
-
29.3万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9月12日报道,寨卡对中国构成了特有的风险,2月份中国证实了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存在。
寨卡病毒的发源地乌干达济卡森林(法新社)
美媒称,1947年在乌干达首度发现的由蚊子携带的寨卡病毒已经再次出现,并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2015年以前,只有13个国家出现了在当地感染寨卡病毒的证据。自那以后,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9月12日报道,寨卡对中国构成了特有的风险,2月份中国证实了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存在。截至9月5日,中国共报告22起病例,没有一个是在国内感染的,目前所有病人都已经康复。随着北半球气温下降,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进入蛰伏状态,寨卡病毒在中国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似乎不太高。
尽管如此,却有真正值得担心的理由。中国面临着输入性寨卡病毒加剧的风险,特别是来自东南亚。事实上,截至9月7日新加坡报告出现的275例寨卡病例中,有30例是中国公民。随着夏天的热浪开始侵袭南半球,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将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这种情况,再加上中国与东南亚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都加剧了中国面临的输入性寨卡病毒的风险。
如果再把气候条件和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在中国的地区性分布考虑在内,出现大规模寨卡病例的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大。寨卡病毒有两种传播媒介,一种是埃及伊蚊,一种是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特别是海南、广东和云南。因为这种病毒可以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因此它全年都可能导致感染。白纹伊蚊则普遍分布在河北南部、山西和陕西等省份。白纹伊蚊也被称为亚洲虎蚊,这种蚊子不仅能在寒冷天气中生存,还具有高度攻击性,这使得寨卡病毒可以传播得更远,而且影响中国更多的人口。
假设有1%至13%感染寨卡病毒的怀孕妇女会生下有出生缺陷的孩子,如果这种病毒在中国流行,将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受到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感染和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制定防控寨卡病毒传播的应急计划,对于受寨卡病毒影响较大的国家发布旅行警告,加强防止寨卡病毒输入的检查等。然而,现在可能需要对这些措施进行修改,以反映人们对这种病毒更多的了解和中国面临的更大风险。
- 标签:
- 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