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西边】保健品乱象:暴利之下,忽悠盛行
- 香港卫视
- 2016/09/15 11:07
-
收藏
-
49.4万
有份调查显示,中国保健品的暴利高达200%,这完全是不靠质量靠忽悠呀。这或许也是他们将魔爪伸向更多人的直接原因。
主持人:麦子(澳大利亚籍)
嘉宾: 张媛媛(同理心教育专家)、夏琦(营养师)
△主持人 麦子
国内保健品乱象
随着人们对“老人要长寿、中年要健康、青年要健壮、少年要健脑、儿童要健身、妇女要健美”要求的不断增强,国际、国内掀起了保健热潮。但最近看到一则关于保健品的新闻:"深圳老人被忽悠买保健品,4年花光60万退休金",这不禁让人揪心,是谁这么缺德骗老人的钱?但类似这样的事情却依然在继续上演。
说到老人被忽悠的事情,大家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花大价钱一次性买一屋子的保健品,这些老人都是怎么想的?
老人易上当
近年来,一些针对老年人展开的免费“健康讲座”不断增多,实际上就是给老年人“洗脑”。保健品的营销策略也从“广而告之”,升级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忽悠”。
保健品营销的“利润链”是怎样的?以某款市场售价198元的补脑产品为例,它的进货价20元,这其中还包括大约6元的包装成本和6元左右的生产商利润,保健品内容物的实际成本才8元。余下的178元利润大概这么分配:流通费用20元,代理商60元,药房经营者98元。店员单个产品的推销提成也就在一两元左右。
有份调查显示,中国保健品的暴利高达200%,这完全是不靠质量靠忽悠呀。这或许也是他们将魔爪伸向更多人的直接原因。
外国保健品市场和中国对比
早在1988年,美国的保健品已经达2000种之多,销售金额在72亿美元以上。日本从1980年起就以每年50亿日元的速度增长,1989年已有6500亿日元的市场规模。德国的保健食品也非常畅销,据德国《商报》报道,特定食品以及改良食品的销售额达到51.5亿马克。那么在国外,人们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观念处于怎样的阶段?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中国现在这样的阶段?
△美国超市保健品
渴望长寿和对保健食品的认同是保健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综合欧美保健品市场有以下特点:①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量大。②植物性食品、植物蛋白受宠,保健茶、中草药在美国崛起,销路看好。③工艺先进、高科技制作,产品纯度高、性能好,多为软胶囊、片样造型,或制成运动饮料,易于吸收。
应该如何正确保健
到底什么是保健品,应该如何去定义它?因为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把保健品当药吃,这的确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在人生的每个年龄阶段,是否都需要保健品的加入?保健品应该如何去选择?
谈到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少业内人士颇为忧心。“药品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业还生产药品干什么?”一位药剂专家告诉记者。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显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违禁成分,长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显。
“即使是优质保健品,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服用。”多位药剂专业人员表示,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签约家庭医生项目,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不妨咨询身边的医生,避免因迷信广告导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除了吃保健品,我们在生活中是否可以采用别的方式方法进行更好的保健或养生呢?
更多精彩的内容
点击视频观看本期《东边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