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拉开帷幕
- 侨联之友
- 2016/09/24 15:35
-
收藏
-
30.9万
2016年9月23日,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海外侨胞故乡行”在全国27个省市同时拉开了帷幕!
2016年9月23日,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海外侨胞故乡行”在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兵团等27个省市同时拉开了帷幕!
首先我们来到了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江苏南京市区,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中国侨联和江苏省政协共同主办的“勠力同心,振兴中华——孙中山与华侨”图片展同时今天在南京也隆重开幕了。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江苏省政府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刘方,江苏省侨联主席史宇,海外侨胞代表、中国侨联海外顾问胡允革等近三百名海内外侨胞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侨联海外联谊部副部长李涛主持,中国华侨博物馆群友黄纪凯馆长介绍。
黄纪凯详细介绍了孙中山与华侨图片展的情况。
他说,中国侨联和江苏省政协举办这个展览,是为了继承孙中山先生追求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伟大精神,进一步团结更多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纪凯总结了图片展的四个特点:
第一、 展览的基本结构是依据孙中山先生《中国革命史》、《建国方略》等自述性著作的框架编排而成。这既是对中山先生的尊重,也能如实为大家呈现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形成与革命实践的历史画卷。
第二、 作为从华侨这一群体走出来的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山先生是华侨,他的亲友多为华侨,他的思想形成与侨居生活密切相关,他的革命活动没离开华侨,他的一生与华侨结下不解之缘。他指出“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相共……历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以长流国人之脑海”。他的革命生涯始终有华侨伴随左右。
第三、 这个展览得到国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从图片资料征集到展览场地选择使用,国内相关单位和海外侨界都给予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展出的近300幅图片是从近800幅图片中选出的,这些图片大多数是海内外各界提供的。9月初在纽约展出时,参与协办的当地华侨社团有近200个。今天的展览得以举行是江苏省美术馆设法为我们安排的场地和展期。我提议,大家鼓掌对他们表示感谢。
第四、 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与南京有很深的渊源。他在《建国方略》中曾这样赞美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因此,他力排众议将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使南京成为当时推进革命的政治中心。中山先生在遗嘱中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辛亥革命中,众多华侨始终追随中山先生,南京自然成为他们心中的圣地。今天在南京举办戮力同心 振兴中华——孙中山与华侨图片展,是我们纪念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当然之选。
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座右铭,他“内审中国之情势,外查世界之潮流”,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山先生还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中山先生的教诲,深感民族振兴和国家统一的责任之重,更加坚定了为之不懈努力的意志和决心。
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众多建设目标,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加以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可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推动下,国家完全统一必将实现,中国和中国人民必将昂首于世界东方!
开幕式在林军主席、王燕文部长、范燕青副主席等点亮启动仪式后,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图片展。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后续还将继续报道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 标签:
- 中国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