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侨胞热议(十)
- 侨联之友
- 2016/09/26 18:28
-
收藏
-
26.1万
他叫吴仲良,又名吴约翰(John Wu),美籍华人,原系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龙门乡三星桥人,1949年随兄长去台湾,1968年移居美国,定居纽约。
今年是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国侨联将举办17项系列纪念活动。
对于此次活动,海外侨胞深有感触,纷纷发出自己的感言。
像是冰山雪莲,洁白无瑕;
像是满山杜鹃,情暖人间;
人总要心中有爱,才能耀眼;
人总要无私奉献,才足以醒人。
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吴仲良用30年的时光,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叫吴仲良,又名吴约翰(John Wu),美籍华人,原系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龙门乡三星桥人,1949年随兄长去台湾,1968年移居美国,定居纽约。1979年中美关系解冻,他与故乡亲人取得联系,回到久别的祖籍国探亲。从1986年始,为故乡捐资兴学,兴办公益事业,30年间,倾其所有捐资总额2200余万元。
吴仲良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未满3岁,父母双亡。只读了半年私塾,便辍学为舅家放牛,十二岁开始在重庆街头叫卖为生。十四岁那年,经人介绍到餐馆打工。从此,他入道餐饮业,每天在端盘、洗碗、手扫打杂之余,主动帮厨,“偷技”学艺,暗下苦功。到了二十岁,他已成长为川、苏等多个菜系的大厨,叫响当时陪都重庆的餐饮界。抗战胜利后,吴仲良只身闯南京,三年时间,即在南京的新街口独资创办了首家川菜馆。随后回重庆、转广州,又随友人去了台湾。后遭变故,以海员工会会员的身份谋得洋轮上的二厨之职,漂泊到了美国。凭借一手高超的厨艺很快又在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站稳了脚跟,继而和友人合资,先后创办了以中国四个省市的名字命名的系列饭店,最后独资经营川味公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吴仲良先生虽然漂泊海外,身居异国,但漫长的时间冲淡不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中美建交后即与家人联系,于1979年第一次踏上了故土,到重庆与兄长见面,遗憾未能回家乡乐至。1982年吴仲良先生再次踏上回乡之路,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乐至县三星桥圣灯村。此后他每年都要回乡两次,祭扫祖墓,观光访友,与故乡政府商谈捐资办学事宜,至今已60余次往返故乡,还准备百年之后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1982年回乡,吴仲良先生目睹家乡办学条件较差,心里很着急,回美后思绪万千,遂萌生了返梓兴学之意。1986年第三次回故乡,慷慨解囊,捐资5万元人民币,与故乡政府合作,共筹资9万元修建三星桥吴仲良初级中学教学楼,相继又捐建三星桥圣灯村小学和幼稚园,1988年捐资20万元改造乐至县城关中学,建乐至吴仲良中学(简称“三校一园”)。以后他又陆续向“三校一园”捐助资金428.7万元,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运动场,完善教学设施等。1995年又欣然参与四川省侨办、侨联实施的“侨心工程”活动,以本人、儿子、女儿、孙子女的名义捐建“侨心学校”27所,义学义举从故乡乐至县延至内江市、资阳市辖属的9个县(市)区。迄今为止,他共捐学校31所,其中在故乡乐至建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6所、幼稚园1所。吴仲良先生还积极动员朋友参与“侨心工程”活动。通过他的努力,激励朋友周先生也捐资100万元人民币为泸州市修建3所侨心学校。在川内吴仲良先生捐资办学时间最长,金额最多,被誉为川籍海外侨胞捐资办学的一面旗帜。
为鼓励教师敬业教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1991年他捐出20万元人民币,注册成立了吴仲良教学奖励基金会,以后又增捐200万元,并动员亲朋好友积极参与,使基金会资金扩大到316.8万元,每年以利息所得奖励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资助贫困、改善教学设施等。吴仲良先生十分关心贫困学生,他拖着残腿,与侄儿一起,亲自前往农村走访特困生张安权,了解其家庭生活情况,基金会为其解决500元学杂费,每月补助生活费120元,助其完成学业。他还亲自参加吴仲良中学高中98级学生家长座谈会,以个人名义发给品学兼优的61名学生每人30元奖金;为79名高考学生每人发补助费30元,鼓励他们努力复习功课,迎接高考;还为两名高中教师资助7600元攻读师范院校研究生学位,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基金会得到了故乡党和政府以及侨务部门的充分肯定,被四川省侨联评为先进社团、“为‘八五’作贡献先进集体”,2003年7月受省侨联推荐,基金会代表四川省侨界出席了中国侨联公益事业联谊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吴仲良先生并不很富有,既不是巨商,也不是富豪,仅仅是一个小店主,他对自己生活要求非常严格,衣着简朴,没有任何金银首饰,一块手表都是佩戴了多年的石英表。他从不上大饭店,一顿饭点两个小菜,甚至一碗面,一碗凉粉就解决问题,如果饭桌上有剩菜,他一定要打包带回家,15元人民币一件的衬衣一买就是四件,他说价钱便宜,每次回乡从不愿意让故乡政府派车接送,自己乘公共汽车,总是悄悄来、悄悄去,不愿给故乡政府添麻烦。他一生就是这样勤俭节约,但他有一颗慈善的心,乐善好施。1986年,他回故乡时,就让外侄陪他去天池镇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18位老人送去慰问金。1992年又决定捐资5万元人民币,与三星桥乡政府共建三星桥敬老院,建成了当时全县设备一流的敬老院。1995年春节,吴仲良先生给外侄来信说:每当我吃饭的时候就想起敬老院的老人,过年了,随信邮来100美金,代我请敬老院的老人们吃一顿年饭,祝他们新春快乐。为补老人们生活费之不足,吴仲良先生又先后捐资人民币41350元设立三星桥敬老院福利基金,让老人们晚年过得更加幸福。
吴仲良先生虽已加入美国国籍,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是龙的传人,他希望自己的祖籍国富强。他重教兴学,为祖籍国培养人才的夙愿由来已久。早在他开川味餐馆时期,就对中国留美学生特别有感情,凡有中国留学生到他的店里打工,他总是很乐意的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方便,付给优厚的报酬,助他们完成学业。90年代,他曾为3名留美学生提供经济担保,圆了他们的留学梦。还有几名留学生亦受到了吴先生的帮助与关心,一名暂时未能入校的学生还住在他家,吴先生帮其找事做,资助其生活费,帮助度过难关。吴老先生就是这样慈父般地关心着海外学子,关心他们的成长,希望他们学业有成,今后报效自己的国家。
吴仲良先生兴学重教的义举、感人的事迹十分令人敬佩,受到了国家、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赞赏,国务院侨办郭东坡主任亲自为其题词“兴学助教,造福桑梓”,四川省原副省长韩邦彦挥毫书写“捐资助学务根本,育才培英报中华”向其致敬。吴老先生也曾八次蒙召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时荣登天安门观礼台,饱览雄伟壮观之阅兵阵列,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和欢宴接待。2002年,四川省侨联特聘吴仲良先生为名誉主席,2004年吴仲良先生荣获资阳市政府颁发的 “资阳市荣誉市民”称号。吴仲良先生从1986年至今,在资阳、内江辖区的八个县(市、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31所侨心学校、敬老院1所、吴仲良教学奖励基金会1个,捐资总额2200多万元人民币,是四川省捐资时间最长、捐资数额最大、捐赠学校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爱国华人,被誉为四川省川籍海外侨胞捐资助学第一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后续还将继续报道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