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西边 | 趣谈中外姓名文化
- 香港卫视
- 2016/09/29 18:25
-
收藏
-
48.3万
名字是一个人的缩影,姓名更是其独特的ID编码。起名文化、姓氏文化,一直是学者和普通老百姓所关注的。本期《东边西边》,一起探索古今中外的姓名学问。
主持人:虹韵(俄罗斯籍)
嘉 宾:张敏学(学者)
邵小兵(奥地利籍媒体人)
△主持人 虹韵
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及含义?名字是一个人的缩影,姓名更是其独特的ID编码。起名文化、姓氏文化,一直是学者和普通老百姓所关注的。本期《东边西边》,一起探索古今中外的姓名学问。
关于“姓名” 你知道多少?
所谓“姓名”,就是姓氏与名字。它是具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是人类社会维持血统关系与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姓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起源与民族文化,是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起名就是参照各种文化法则,并结合家族的姓氏,给新生儿一个合适的名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含义丰富,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使中华民族有着最独特、最深厚的起名文化。
中国人对名字非常看重,名字往往寄予着长辈对晚辈的某种殷切期望与祝愿。因此,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要符合易理,更要饱含文化底蕴。可见,起名字在中国人内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名多是“姓+名”构成。“姓”具有相对稳定性,子随父姓,代代相传,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更改;名多为长辈所取,名字确立之前,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有姓无名的,见面的时候就是互相以点头打招呼。这种打招呼方式在白天没有问题,但是到了晚上该怎么办呢?由于互相看不见,打招呼就需要称呼,于是就出现了“名”。“名”字由“夕”和“口”组成,就是晚上开口打招呼的意思。
在现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什么故事,为什么父母会为自己起这样的名字?
名字里的时代感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代表自己的符号,还可能包含着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因此,姓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代人的成长写照,比如:建国、援朝、胜利、振华等等。如何看待名字里的时代感?
太甲、太乙、仲丁…此类名字明显就是生活在商朝的人,因为在那时,人们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还处在原始阶段,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人们特别爱用动物的名字来起名,如董狐、阳虎、乐羊、西门豹、项燕等。
两晋南北朝时,用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成为当时的时尚。如“之乎者也”的“之”,就非常时髦,出现过一大批以“之”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大书法家)、顾恺之(大画家)等。
唐宋时,诗词盛行,风气开放,取名方式和格式众多,但也有特点可寻,如“文”(文明)、“德”(品德)、“忠”(忠心)、“信”(讲信用)等弘扬品德的字,以及“老”(年老)、“叟”(年长的男性)、“翁”、“父”(甫)等表示年长的词,这些词都会运用到人名。
明清时,科举考试盛行,人们都想通过考试当官,于是“魁”(夺魁)、“奎”、“元”、“第”、“光”、“禄”、“士”等字大量出现在人名中。
现代人起名字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如:“王汉民”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建国”、“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现,则记载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时代巨变。
中外取名文化
现在,网络上有许多这样的广告:“取名字39元”,“宝宝极速起名,助运效果100%”。如何看待这种“起名文化”?中国的父母给宝宝起名是怎么考虑的?
中国人的名字蕴含中华文化,彰显汉字优美,所以有一种取名法是利用一些古诗词里面的字,或者用“风水五行八字”等方式。这种取名方式有什么魅力?现在是否流行?那么,外国人取名有什么讲究?外国人起中文名字一般用哪些方式呢?是不是也有一些含义?敬请收看本期《东边西边》,看看嘉宾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