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走进广东(1)

  • 侨联之友
  • 2016/10/02 10:26
分享到:
  • 收藏
  • 52.4万

海外侨胞走进华侨农场,亲身感受到今日华侨农场的蜕变。

1.webp.jpg

9月23日,“海外侨胞故乡行——走进广东”参访团的侨胞们首站行程就是参观肇庆国家高新区、大旺华侨农场。曾是柬埔寨、越南难侨的法国广东会馆执行主席马致远先生,欧洲华人粤剧联合会会长彭溢威先生和法国番禺富善社永远名誉会长方显秋先生对华侨农场今日之新貌深有感触。

2.webp.jpg

在柬埔寨出生的马致远先生首先为华侨新城的民生保障点赞,他表示:“大旺华侨农场的安居工程建设和民生发展为归侨们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与当地归侨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政府和侨务部门都非常关心归侨侨眷的发展,在住房、就业、生活设施等多方面都加大投入,居住在肇庆高新区的归侨们的生活条件比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更加优越,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不少越南归侨利用自身优势,拓展与越南的友好交往和经贸往来,对促进中越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3.webp.jpg

彭溢威先生说:“我出生成长在柬埔寨,我的家族曾经是柬埔寨最大的广府人家族。因为柬埔寨政变,我的家族有200多人被杀,我逃到当时的南越,又被迫以难民的身份逃到法国。直至1997年才第一次回到祖籍国,曾到广东省内多个华侨农场参观,今天看到大旺华侨农场的发展现状,看到同是当年归难侨的同胞们今日的优越生活,感到非常振奋。”

4.webp.jpg

方显秋先生表示:“我作为越南华人,一直都关注着安置越南归侨的华侨农场的发展情况,今天参观了大旺华侨农场后更是感慨良多。昔日印象中那脸朝黄土背朝天、住着低矮破旧甚至漏雨,受浸平房艰苦的华侨农场生活再也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充满幸福感、宜居宜业的华侨新城。华侨新城内高楼林立,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还有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阅览室及居民活动室等,并不逊色于城市的其它一些小区。我相信,高新区的归侨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前景将更加美好。”

5.webp.jpg

据悉,大旺华侨农场安居工程是当地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投入建设资金超4亿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总体开发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新的安居小区,共有2000多套安居房投入使用,逐步解决归侨侨眷的住居问题。在华侨新城内建设面积1200多平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为当地群体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2015年12月,肇庆高新区5个试点社区被评为“广东省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称号。此外,肇庆高新区还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同富裕工程、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等,为当地归侨侨眷提供多方面的民生保障。

6.webp.jpg

广东省侨联海外顾问马炳良先生曾经是广东省的侨务工作者,退休后定居美国。他以前因工作时经常来到肇庆大旺华侨农场,见证着当地的变化。“肇庆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当地面貌焕然一新,也使当地归侨侨眷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在当地政府和侨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归侨们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海外侨胞走进华侨农场,亲身感受到今日华侨农场的蜕变。他们纷纷表示,庆祝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举办的故乡行活动,看到了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看到了侨胞生活和涉侨举措的巨大变化;以侨为桥,做好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讲好中国与广东的故事,传播好侨联的声音是应尽的责任;既要做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宣传员,也要做好广东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同时也做侨联海外联谊工作积极的推动者!

备注:肇庆国家高新区所在地大旺,原为省属国营大旺农场,成立于1958年。1978年,因接收安置越南归难侨更名为大旺华侨农场,归口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1988年划归肇庆市管理。1992年底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赋予县级行政和经济管理职能。2002年上半年,肇庆高新区从肇庆市区迁园大旺,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大旺华侨农场、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肇庆高新区),并承担相应社会管理职能。2004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2008年8月竞得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10年9月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1年8月被国家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2012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后续还将继续报道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7.webp.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