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西边 | 三亲婴儿:医学革命与其背后的伦理争议
- 香港卫视
- 2016/10/26 17:00
-
收藏
-
73.6万
有医学专家说,此举预示着医学新时代的开启,这项技术有助于帮助那些携带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家庭生育健康的婴儿。
主持人:虹韵
嘉宾:于长江(学者)、王标(基因学专家)
△主持人 虹韵
首个三亲婴儿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世上首个“三亲”宝宝哈桑诞生。他有一个亲爹,两个亲妈,他除了有约旦籍父母的主要DNA,还有另一人的DNA。据悉,此消息公布时,娃娃已有5个月大,健康状况良好。早前,为避免孩子遗传母亲携带的遗传疾病,医生剔除了母亲提供的卵子中的缺陷DNA,替换成另一健康女性捐献的卵子DNA,再和父亲提供的精子合成胚胎。这样,宝宝就有了三位生物学上的父母。
△取代母亲卵子内有缺陷的DNA能够防止其后代继承某些疾病。图片来源:KTSDESIGN/Science Photo Library
这个“线粒体替代手术”是华裔科学家张进John Zhang完成的。报道称,新生健康婴儿的0.1%的基因来自捐献者,其他所有基因都是父母的,包括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有医学专家说,此举预示着医学新时代的开启,这项技术有助于帮助那些携带罕见遗传性疾病的家庭生育健康的婴儿。但他们警告说,这种名为线粒体捐赠的新的、有争议的技术尚不完备,仍然需要更充足的检验。
基因改造引争议
该技术于2015年在英国获得通过,也就是说,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允许“三亲婴儿”的国家。目前这项技术还未在美国获批,因此,手术最终在墨西哥完成。这类遗传疾病治疗方法也引起了社会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消除基因缺陷,确保新生儿健康。反对人士则认为,这种做法不道德,并可能“滑向”人工制造婴儿的境地。
相关观点
· 一些基因专家承认,可能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确认这项技术是否安全。例如,两个月前,科研人员对小鼠实验就发现,线粒体DNA和核DNA之间的错配,会加速衰老,还会影响到新陈代谢和造成肥胖。因此,目前不少科研人员仍对这项技术的未来持观望态度。
· 真正能从这种技术中受益的人群实在太过“小众”。如果将其普及,只会让无数卵子捐献者承担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 另外,通过该类方式降生的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陷入“身份认同危机”:“我是谁?我的父母是谁?我为什么有两个妈妈?”
· 有网友说,这种做法“有悖自然法则”,等于“开启潘多拉的魔盒”;还有人认为,这项实验和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所提倡的“优生法则”并没有本质区别。
基因改良和改变
克隆、转基因、试管婴儿,再到如今的“三亲婴儿”,这些21世纪科学家们“玩出的”新技术都一直饱受争议。
1978年,世界上首个试管婴儿露丝诞生,当时也是一片哗然。试管婴儿之父、诺奖获奖者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G. Edwards曾回忆说:“我常被人们称为疯子,没人愿意在伦理方面冒险。许多人对我说,那些孩子不会正常发育的。”此后20年,全球有超过400万家庭通过这一辅助生育手段喜获小生命。
△试管婴儿之父
正如诺奖委员会所说的,一项新的科研成果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并不仅仅是科学家一方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