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与传统媒体,取代还是融合?
- 知乎专栏
- 2016/07/02 14:35
-
收藏
-
44.0万
6月21日,海南博鳌,东风风光580发布会现场,百名网红为其进行现场直播。这次东风风光580上市会,100个网红主播,9大直播平台同时发送,共覆盖用户500万人。传统媒体大呼:这不是在抢我们的饭碗吗?
传统的新闻发布会流程大概如此:邀请媒体——媒体参会——媒体发文,如果是商业化的发布会,媒体人一般会收钱,然后去现场拍几张照片,大概的听一下内容,回去就可以写稿发文了。这个模式和直播比起来,在影响范围、时效性、互动性、真实性方面都存在短板。
就影响力来说,“东风风光发布会,百名网红现场直播”这个噱头就为其造势不少,100个主播,9个平台,共覆盖用户500多万人。6月13日斗鱼和ZOL合作直播2016WWDC在线观看人数也才几十万人。传统媒体对这类企业发布会的报道,大部分是着重点在时间、地点、人物,按照编年体式报道方法,以时间流程节点来报道,并没有现场直播更全面,更能吸引人。现场主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传播的更彻底,能让受众体验到现场感。
其次,网络直播是即录即播,当然了,不排除会因为技术或者网络状况在传递到观众的屏幕前会产生的时间差异。这些时间差往往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而传统媒体往往要经过:记者参会——交稿——初审——编加——复审——终审——发排 ——封面设计……这个复杂的流程。等到这些新闻呈现到观众眼前时,已经比直播在时效性上落后了太多。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作为传统媒体发布消息的渠道,是一种单向传播,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的身份有不可逆转的对立,既压制了互动,又难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实时的适应。而直播,可以通过评论间,点赞,投票等有趣的方式实时得到观众的倾向性反馈。例如,熊猫TV直播的《pandagirl》节目,在互动性方面采用了Video++的视频互动方案,不仅在视频中植入了现场主播的同款搭配的商品链接,满足观众“边看边买”的需求,而且运用了“爆灯”等新型的技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仅即时了解了观众对showgirl的喜爱程度,而且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最后,直播内容的真实性更容易令人信服,镜头直接对准现场,传播出来的内容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受众更加相信眼睛看到的画面,即使是借助别人的镜头。传统媒对现场的“再现”,往往要经过“加过”这个过程,观众看到的内容是传统媒体“翻译”过的内容,实质是第二手的消息。可信度跟直播相比就差了很多。
那么,会有人问:直播在将来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答案是否定的。虽然直播在影响范围,时效性,真实性方面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一是目前直播内容主要是由明星、网红来带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的纵深内容。网红主播,带给观众的直播大都停留在现场直播展示层面,和传统媒体工作者相比,筛选信息和挖掘事件深层次意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直播的内容无法沉淀成为直播的痛点,内容播完即过,转瞬即逝,无法选择和保存,导致平台的用户粘性不高。三是直播商业化运作,部分直播商家为了金钱,不惜炒作,包装,制造耸人听闻的噱头,不具备专业媒体的公平公正。
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下去。传统媒体和直播不是单纯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合作的。早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宣誓典礼举行时,CNN就与Facebook合作,进行了早期的直播。采用“视频+更多信息窗”的方式进行就职典礼的报道。说近的,去年9月3日的大阅兵仪式,央视除了在原有的电视台平台直播外,还和视频社区美拍合作,号召网友拍出他们眼中的大阅兵,这些参与内容在美拍社区1天视频点击量近1个亿,参与互动的网友超过300万人次,创下了当时视频直播活动参与人数新记录。《鲁豫有约》对首富王健林展开了跟拍计划,并通过王思聪的熊猫TV进行了直播,这些都成为了传统媒体借力直播的有益尝试。
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和直播可以互相学习,合作共赢。传统媒体要借助直播新的传播形式和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直播要从传统媒体中吸取营养,沉淀内容,实现自身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不论是拥有海量节目、主持人、幕后团队的电视台,抑或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纸质媒体,都能保证高品质、高含金量内容的生产。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自有渠道可以将直播内容沉淀下来,供用户反复观看或做深度解读、二次营销,这都是直播内容价值最大化开发的有效。
直播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两者互有所长又互补其短,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行业生命力,身处全媒体时代的我们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人。
- 标签:
-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