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0央企争当雄安“排头兵”
- 香港文汇报
- 2017/04/10 11:37
-
收藏
-
34.3万
中共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短短一周,据国资委官方微博“国资小新”统计,截至4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02家央企中,已有中船重工、中核集团、航天科技、招商局、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超30家大型央企纷纷表态响应和部署,要做雄安新区建设的“排头兵”,其中至少9家已宣布将成立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的领导小组。
■从空中俯瞰雄安新区覆盖的雄县。资料图片
目前,各大央企围绕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正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推进相关工作,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
产业进入或参与建设
综合分析,央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产业进入,这将是央企响应新区建设号召的重要形式,其中部分企业已在河北省乃至雄安新区有投资项目或者产业布局,这些也成为其参与新区建设的先发优势;二是参与建设,围绕新区建设重点任务,结合自身业务特征参与其中;三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服务支撑。
本报留意到,首个发声响应中央战略的中船重工已明确联合民营企业将相关核心产业落地雄安新区;另外,招商局等多个央企也表态,将通过搭建跨境内外的大型融资平台,带动境内外社会资本投入雄安建设。
驻港央企集聚社会资本
有分析指出,未来数年,雄安新区的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几千亿甚至万亿规模。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很难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完成资金筹措,必须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工具,借助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结合自身特点,大型驻港央企招商局集团就明确表示,将积极发挥产融结合优势,综合运用银行贷款、债券发行、上市融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证券化、私募产业基金等方式,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此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指出,将发挥基金业务的既有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于新区建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亦明确,将充分利用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区建设,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企业发展空间。
中船重工带动民企迁入
而作为首个发声响应中央战略的中船重工目前已有决策行动,带动民企将重大产业项目落户雄安新区。据悉,在中船重工6日的党组会中,研究通过推进军民融合、混合所有、与某私营军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中船重工智能船艇飞机有限公司,并将产业落户河北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
发改委:央企自主决策
在央企相继发声争做雄安建设“排头兵”的同时,各大央企集体搬迁至雄安的传言也不绝于耳。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央企搬迁至雄安新区的谣言不能信,部分央企表态将搬至雄安新区属企业自主行为,未来还要做相关规划。(记者 凯雷、马琳 北京报道)
- 标签:
- 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