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升空后 中俄合作的C929预计2020年首飞
- 大公网
- 2017/05/07 14:33
-
收藏
-
44.4万
5日,国产大飞机C919于上海首飞成功,被视为中国民用航空领域一次重大跨越。中俄合作研制、以美国广体客机波音777为假想敌的C929暂定2020年首飞。
在C919研制之同时,其后续乃至未来机型的研制早就提上日程,其中就包括始于2014年、中国商飞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携手合作之C929远程广体客机项目,乃至C939、C949等机型之未来超前研制。内地媒体从C929研发团队一位成员口中得悉,中俄合作研制、以美国广体客机波音777为假想敌的C929暂定2020年首飞,航程足以跨洋飞行,并将具备智能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能力。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对于C929的情况,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到C929研发团队一位成员,介绍最新进展。目前,中国商飞公司正在和俄罗斯联合设计和制造下一代“远程广体客机”,在商飞内部则称之为“C929”。这支团队的平均年纪不到30岁,由C919副总设计师陈迎春领衔。
机舱双通道布局
此前有报道指,C929载客量预计为250至280人,可全面取代波音777型飞机,甚至进一步超越波音最新型787型。该名研发团队成员表示,现计划安排C929于2020年首飞,后续有可能会推迟。与C919窄体单通道设计相比,C929突破在于其广体设计,可载客280人(C919约可载客160人),航程更远(最高达13000公里,是C919两倍有多),可跨洋飞行。
此外,这款广体机主推智能客机的概念技术,将具备智能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能力。针对坊间质疑C919不算大飞机,因其内舱是单通道,该名成员表示C929将采用双通道。
被问及C929将配备何种型号发动机,该成员表示,国内发动机才立项,要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和取证才能商业运营;目前的战略是先上大飞机平台,后续带动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整个产业链进行发展。
去年11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其时中国商飞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江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广体机目前还只是概念设计阶段,飞机雏形是如此,但具体配备何种发动机,飞机采用何种设计暂无具体细节。但他表示,从座级数来看,未来C929将与空巴A350和波音787构成直接竞争。
至于C929跟俄罗斯联合研制,中俄双方如何分工,该名成员透露现正跟俄罗斯联合设计和制造,具体分工正在谈判中。
上月8日,“中俄产业投资合作”系列研讨会之“中俄民用航空合作与金融支持”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有份出席研讨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表示,C929的中俄联合工作团队正在组建中,已开始工程发展规划。中国在民机工业领域的合作推动模式,可参考、借鉴空巴建立和发展的历史成功经验,要有明确战略目标。
联合研制复合物料
陈元又表示,可率先从金融支持进行创新突破,支持中俄合作企业共同进行一批航空分支技术的联合研制。用孵化、投资引导中俄两国的潜在供应商企业,迅速与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项目进行型号、产品的零部件配套。冀在大型客机的复合材料、航空电子等零部件产品门类中,中俄都能仿效空巴的机体复合材料联合研制的格局,对中俄企业间合作建立优先金融支撑项目。
彭博社统计显示,未来二十年中国将采购逾6800架客机,当中广体客机占1560架,占比近23%。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目前广体机主要由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巴垄断,C929的进入有望打破这种垄断局面,惟目前来看研发难度比较大。
攻关美欧认证 考验C919韧力
5日下午,中国首款按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引起外国媒体高度关注,纷纷热评,称此举印证中国领先工业实力,展现中国倡导新技术时代的梦想,标志中国航空制造业水平迈入新阶段。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C919首飞成功被认为是科技领域里程碑。若一切顺利,C919将成为中国在先进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除机器人、计算机芯片、清洁能源车等领域外最新突破。德国“每日新闻网”5日指出,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作为首架在中国组装的大型客机,首航成功意味着未来中国将减少对大飞机制造商空巴和波音依赖。“C919试飞成功,向全世界发出明确的信息:中国正在拥有一个大国的所有属性。”法国费加罗报网站5日指,中国已成为由为数不多国家组成的航天俱乐部一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C919在同欧美竞争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报道认为,飞行测试的开始意味着要经过几个月或几年严格认证测试,满足安全标准可能还需要更改设计。日媒称C919下一个难关是如何获取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及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发行的型号合格证。文章援引日本航空业界人士观点认为,C919可先在市场巨大的中国积累业绩,投入运行几年后再进行申请。
- 标签:
- C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