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是“一带一路”的道德制高点
- 文汇报
- 2017/05/23 15:34
-
收藏
-
40.7万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扫除在路上可能碰到的大鬼、小鬼、老鬼、嫩鬼,否则就会在不同节点上出现麻烦。西方政客、所谓专家、对中国戴“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对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共赢”主张并非一早就认同,他们将“一带一路”看作中国版的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谎称“一带一路”折射出中国向周边地区扩展影响力的强烈意图、甚至解读为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回击。他们将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误读为对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直接挑战。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国际政策学院“专家”更将“一带一路”与美国建国初期提出的“门罗主义”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正全力恢复汉唐盛世。美国国防大学“学者”沙尔曼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意味着中国远洋海军实力的升级。西方人推崇的是利益,美国人讲的是“美国优先”,英国人讲的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之所以得到包括沿线、沿带国家、甚至昔日对手的广泛认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共赢”。“共赢”助中国驱赶“一带一路”上的魑魅魍魉,也登上了道德“制高点”。
“大小鬼”曾极力贬低中国
由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基础设施都存在巨大差距,相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中国与不同国家、地区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都可能产生强大社会影响力,甚至影响中国形象。墨西哥高铁项目、缅甸密松水坝、泰国米换高铁、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等项目曾经遭受过相当严峻的挑战,就是实例。委内瑞拉的教训,迫使中国政府需要对拓展海外市场更加谨慎。这就需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顶级智库,对各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动荡等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在实施“一带一路”进程中,不仅与地区大国相遇,也需要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印度将“一带一路”解读为中国实施“珍珠岛链战略”、美国认为中国在制衡华盛顿等等,都需要卓有成效的公关和技巧加以化解。“大小鬼”曾极力抛出贬低中国的“中国实施新殖民主义”论调,最容易让发展中国家产生误解。所有这些需要通过互联互通,让参与国认识到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是让沿路国家创造机会,而不是争夺机会。传递出中国的合作共赢理念和最佳时代强音。
为世界经济困局找出路
目前,世界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局,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增长、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找不到出路,中国持续30多年的增长也需要强有力的转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引发世界关注,就是因为倡议有利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把绿色技术和绿色投资带到沿线国家,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人文等深入交流。“一带一路”成员国公平公正的贸易和相互发展,必将为沿途各国人民带来福祉。
中国倡导的平等、共赢贸易不仅是繁荣经济、增进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相关国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增进文化交流的有效办法。面对反全球化思潮的抬头和泛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渴望找到新的切入点,帮助各方面加强沟通,共同找到合作途径。三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均令人瞩目;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也以极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共赢”已经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资深评论员 黄海振)
- 标签:
-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