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申请破产保护 中企均胜欲接手 拒气囊业务
- 香港商报
- 2017/06/29 10:32
-
收藏
-
27.0万
日本高田公司因安全气囊召回问题深陷经营困境,已依据《民事再生法》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高田董事长高田重久(左一)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业务转让前的适当时候,会担负起经营责任并请辞。图为高田长久与公司其他管理层向公众致歉。
日本高田公司因安全气囊召回问题深陷经营困境,昨日依据《民事再生法》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与此同时,高田在美国的核心子公司「TK控股」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申请破产保护。高田预计负债总额最终将超过1万亿日圆(约合699亿港元),为日本制造业战后最大破产案。据悉,中国企业均胜电子有意收购高田业务,但最终协议仍存诸多不确定性。
负债近700亿下月摘牌退市
日本共同社报道,截至3月底,高田在国内外的15家公司负债总额约达3800亿日圆,但算上汽车企业垫付的召回费用在内,总额将超过1万亿日圆。高田将向三井住友银行申请设定最高250亿日圆(约合18亿港元)的「过桥贷款」额度。其客户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说,垫付的召回费用「预计大部分难以收回」。东京证券交易所26日决定在7月27日将高田股票摘牌退市。高田发行的300亿日圆无担保公司债违约。
高田股票价格上周暴跌超过65%。鉴于面临摘牌命运,高田股票26日停牌。
业务转让仍存不确定性
共同社还报道称,高田已与投资方、中国企业均胜电子旗下的美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签署《谅解备忘录》。高田将以1750亿日圆(约合12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有业务转让给KSS,不过KSS未接手高田气囊充气业务。根据均胜26日发布的公告,双方虽已签订备忘录,但仅系经过友好协商达成的意向约定,具体事宜仍需签订正式协议,公司后续尽职调查及谈判将决定最终协议能否签订,并需要与全球主要的14家整车厂商以及高田破产管理委员会达成一致,因此相关事宜存在不确定性。此外,KSS将与整车厂商签署相关协议,保证与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的风险隔离和未来订单的可持续性。
据悉,高田问题安全气囊的无偿更换将继续。安全气囊缺陷问题将在法院管理下进一步处理。
问题车辆中仅三成气囊更换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26日表示,鉴于产品召回的严重性,高田申请破产保护不可避免。世耕弘成告诉媒体记者,已要求下属设计方案,为受高田破产影响的小企业提供100%贷款担保。世耕弘成还称,将密切关注与高田有业务往来的小企业的流动性和资金状况。
CNN评论指,在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中,高田处于核心位置。根据相关调查,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充气设备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破裂,而充气设备破裂产生的碎片可能飞出,致伤乘客。据共同社数据,高田安全气囊问题仅在美国就至少造成11人死亡。高田迄今在全球召回大约1亿个安全气囊。瓦利安特市场研究中心CEO阿珀姆说,受高田安全气囊影响的车辆中,仅35%的气囊充气设备得到了更换。要使美国市场所有汽车安全气囊恢复安全,可能要到2023年。
今年1月,高田在美国同意支付10亿美元罚金,原因是隐瞒气囊的危险缺陷。高田同样在一起刑事诉讼中认罪。
董座致歉不排除辞职
高田董事长高田重久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给我们的支持者制造了麻烦。他们与我们和债权人合作。我代表高田由衷并深切道歉。」谈到自己的进退,高田重久表示,在业务转让前的适当时候,「我会担负起经营责任并请辞,让之后的领导团队能够继续下去」。
包括美国通用和德国福士等大型车企均受到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影响。本田是高田最大客户,同样是受安全气囊问题影响最大的车企之一。
高田破产时间轴
2008年11月
本田首次因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召回4000辆车。2009年5月,由于问题气囊造成一名美国18岁女孩埃希利帕海姆死亡,本田随后又宣布召回51万辆车。但这一切并未引起高田重视。
2014年10月
高田问题气囊先后造成4人死亡,引发多起诉讼。高田随后发布公报,称受到问题气囊影响的汽车数量至少为780万辆,远超其之前公布的474万辆。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由此正式调查,高田2000年至2007年生产的气囊是否封口不当。
2014年11月
美国洛杉矶法院又收到十几起针对高田问题气囊的集体诉讼。美国国会开始敦促美国司法部对高田气囊公司进行刑事犯罪调查。当时《纽约时报》报道称,高田在2004年进行产品测试时就已经发现了气囊产品缺陷,但当时上层管理者未对缺陷产品作出处理。
2015年1月
美国成立以美国前运输部长斯金纳负责的专门审查小组,对高田生产流程展开调查,试图找出导致全球召回事件的安全气囊制造缺陷。
2015年11月
调查员分析了具体线索,确证大概1900万新车、2300万个高田气囊存在缺陷。美国交通部公开指责,从2009年起,高田一直误导并欺骗美国方面的调查。本田也发表声明,称获悉有关高田错报、篡改某些安全气囊测试数据的证据。对此,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田开出7000万美元的罚单,同时要求使用问题气囊的汽车须在2019年之前完成召回。
2015年12月
美国交通部指出,美国已有8人因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而死亡,而自首次相关死亡事故发生以来,全世界已有9人丧命于这一安全缺陷引发的事故,并有100多名车主受伤。
2016年10月
高田问题气囊已在美国造成11人死亡。
2017年2月
高田对在美销售问题安全气囊过程中存在欺诈表示认罪,同意支付10亿美元刑事罚金与美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
2017年6月
高田由于提供有缺陷的气囊而面临数十亿美元的负债,准备申请破产,以减少因召回事件而造成的债务不断上升问题。同时与中国企业均胜电子旗下的KSS商谈转让协议。
2017年6月25日
高田依据《民事再生法》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同时,高田在美国的核心子公司「TK控股」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申请破产保护。高田董事长高田重久表示,会在业务转让前的适当时候,担负起经营责任并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