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香港经济十大新闻
- 文汇报
- 2017/12/25 10:53
-
收藏
-
37.4万
2017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虽然美国三度加息,但无碍美股续创新高,本港市场亦现“新大时代”,港股曾一度突破3万点大关,楼市更创新高纪录,市场一片荣景,港府上调全年经济增长预测至3.7%。年内,多项有关香港长远发展的规划,如与粤澳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港交所决定明年推出“同股不同权”上市架构、金融监管机构联合推出金融监管沙盒等等的相继落实,将有助扩阔本港的发展空间,增强本港的竞争力。香港文汇报财经部根据事件的标志性、社会关注度、对今后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等标准,选出本港2017年十件经济大事。
1、恒指十年来首越3万点 腾讯倍升
2017年港股出现“新大时代”,下半年再现全民抽新股热潮,在北水加速流入,及股王腾讯(0700)等科技股带动下,大市牛气十足。11月22日,恒指十年来首次重上3万点,当日最高见30,199点,距31,958点的历史高位不足2,000点,全日收报30,003点,当日总成交金额1,574亿元。港股总市值于11月22日创下336,464亿元的新高。
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港股成交额连续30日超过1,000亿元,是自2015年3月以来成交额持续过千亿的最长期间。沪港通及深港通成交量显着增加,北向总成交21,820亿元人民币,按年增加195.7%;南向总成交21,570亿元,按年增加173.7%。
在“新大时代”下,蓝筹股普遍造好,新经济股亦受到追捧。其中重磅股腾讯屡创新高,自年初开始一路走高,11月21日曾高见439.6元,较年初首日开市价(188元)劲升1.33倍,市值超过4万亿元,相当于港股总市值的1/10有多。
2、证监叫停多宗IPO 廉署介入查“谜网股”
香港贵为国际金融中心,但也是鳄鱼潭,“老千股”横行,香港证监会2017年初已叫停多只新股上市,掀起了这轮“监管风暴”的序幕。到5月份,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 5月列出“50只不能买的港股”名单,这些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且关系复杂,形成一张扑朔迷离的“关系网”。之后,多只“谜网股”被勒令停牌,目前被证监会勒令停牌或自动停牌的“谜网股”已达8间。
12月7日,事件再次升级,廉政公署与证监会连手,拘捕康宏环球(1019)3位高层及1位前高层协助调查,怀疑他们涉嫌贪污,该股亦主动申请停牌,康宏正是“谜网股”风暴中心的核心股。正当廉署还在调查当中,好戏在后头,12月19日,康宏以民事方式入禀高院,向曹贵子等24人及四家公司追讨损失。
3、引入同股不同权 25年来最大变革
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公布《有关建议设立创新板的框架咨询文件》咨询总结,放弃设立创新板,改为在《主板规则》新增两个章节,三类公司可用同股不同权形式在港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形容这是1993年引入H股以来大约25年里该所在上市制度方面作出的最大变革。
三类公司都必须符合“新经济定义”、并要达到规定的市值要求:一,新上市公司上市市值最低为100亿元,并有10亿元收入;若市值达400亿元,则不设收入要求。二是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作第二上市,市值要求是100亿元。三,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市值最低15亿元,容许未有收入,惟公司不能在极初期的研发阶段。
同时,同股不同权最多“1股10票”,特别投票权设退场条款,持有人离任、身故又或卖股,特别投票权就会丧失。港交所料最快2018年第三季有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
4、扩区域经济 加入大湾区 签东盟自贸协议
香港2017年在融入区域经济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李克强总理于201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下,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另外,香港与东盟于11月12日在菲律宾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和相关《投资协议》。12月14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访京期间,再与发改委签署关于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协议。
5、楼价屡创新高 超人高价卖中环中心
2017年楼市炽热,虽然年中经历美国加息和地缘政治等外围因素冲击,以及本港金管局出招及政府换届影响,不过楼价仍然升势强劲,多个新盘卖楼出现万人空巷的夸张场面。
楼价指数2017年屡创新高,CCL由1月初的144.28点,升至最新的165.3点,升幅14.6%。楼价高之余,2017年香港还诞生多个百亿地王。
商厦价格亦不遑多让,其中最受市场瞩目的是李嘉诚旗下长实11月1日宣布,以402亿元出售所持75%中环中心权益,创出本港史上最贵商厦成交,以所持楼面约122.27万方呎计,呎价32,877元。
6、新经济股登场 阅文冻资5200亿最劲
2017年港股迎来一股新经济股上市热潮,热潮由号称“香港首只FinTech股”的众安在线(6060)带起,获近392倍超额认购,逾12万市民认购,9月28日挂牌当日逆市升9.21%。其后,还有腾讯(0700)分拆的阅文集团(0772)、具“三马概念”的汽车交易平台易鑫(2858),以及获李嘉诚入股的电竞品牌雷蛇(1337)上市。其中,阅文获逾40万市民认购,超购逾623倍,冻资约5,200亿元成为本港新股史上第二大新股“冻资王”,11月8日首日上市18分钟速成“红底股”,当日收市劲升86%,投资者一手账面赚9,480元,成为历来第四大最赚钱新股。据了解,小米、腾讯旗下QQ音乐、平安保险旗下陆金所等多只新经济股,有意2018年来港上市。
7、比特币疯涨 两地先后叫停ICO
2017年炒风最夸张的当属比特币等一众“虚拟货币”,由2017年年头的约1,000美元水平,到年尾一度升穿2万美元,升幅高达19 倍。内地民众自2015年人民币走弱之时,已经开始热炒比特币,带动比特币价格一路上升,许多打着区块链技术的“首次代币发行”(ICO)项目涌现,在市场圈钱。9月4日,人行协同内地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定性ICO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要求比特币交易平台及各类代币融资活动立即停止。9月5日,香港证监会亦发表声明提醒部分ICO活动受到本港证券法例的规管。
自此,内地的“虚拟货币”炒风顿时煞停,部分炒卖活动转到海外。目前美、日、韩等的炒风更烈,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更分别于12月10日及18日推出比特币期货合约。
8、推金融监管沙盒 促金融科技发展
为推动香港的金融科技及创新,证监会、金管局及保监局于9月29日同时宣布推出新措施。证监会宣布推出“监管沙盒”,让券商及初创企业可试行金融科技。金管局则推出7招推动本港金融科技发展,包括升级版的“沙盒”、推出快速支付系统及研究虚拟银行发牌等,与银行、科技界等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
另外,保险业监管局亦推出保险科技沙盒及快速通道两项先导计划,以推动香港保险科技的发展及应用。
9、债券通开通 互联互通再迈步
继2014年推出沪港通、2016年推出深港通后,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通,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再翻新篇章,进一步突显香港是内地市场和投资者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的作用。在“债券通”正式开通之后,境外机构明显加大了对人民币债券的增持力度,连续刷新历史新高。
人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创下11,056.58亿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2017年前十个月,境外机构已累计增持人民币债券3,059亿元人民币。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香港作为风险可控的“试验田”,协助国家有秩序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此同时,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领先全球,拥有最大的离岸资金池,亦负责处理境外约70%的人民币支付交易。
10、访港旅游业复苏 港经济提速
世界主要地区的经济在2017持续复苏,亚洲地区的表现尤其理想,本港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向好,2017年首季经济增长4.3%,第二季增长3.9%,第三季增长3.6%,为连续四个季度增长幅度高于过去十年每年2.9%的趋势。2017年首三季经济增长达到3.9%,主要是因为贸易及货运都往来畅旺,而且访港旅游业复苏,让服务输出增长加快,而内部需求亦保持坚稳。政府上调2017年经济增长预测至3.7%,高于8月时公布的3%至4%预测范围的中间点。若香港2017年全年经济增长能达3.7%,将会是近6年来最高增幅。(记者 周晓菁 吴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