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互联网金融整治揭帷幕 中国金融明年“强监管”

  • 大公网
  • 2017/12/28 11:16
分享到:
  • 收藏
  • 5249

中国金融的深化与创新,令“银行自营─货币基金─同业存单─理财─委外─债券”投资链逐步形成,但金融机构的层层“加杠杆”,却加剧了金融系统风险的积淀。对此,中央高规格会议多次强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行三会”亦持续出台严监管政策。分析称,明年“防风险”、“去杠杆”的监管基调虽将延续,但金融领域监管料进一步趋严,且监管政策重点将从“急管理”转向“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设。

44.jpg

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今年针对金融领域风险的防范力度不断增强,中央层面更多次强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预计,明年监管部门料续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促使资金“脱虚向实”。从金融改革方向看,监管层将引导“表外”金融配给,并依据风险实质促使“回表”,藉此促进风险的显性化;另一方面,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依据市场发展实际,强化实施“效果评估”及监管指标体系完善,由“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向“结构性因素”倾斜。

转建长效监管机制

浦发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宋艳伟提醒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任务”之一,“明年监管政策重点将从‘急管理’转向‘长效监管机制的建设’。”需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从严处罚”转变,着重处置重点风险,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并改进监管能力;与此同时,还需继续简化行政审批,推进市场化改革,在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范围内鼓励适当的金融创新。

他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监管措施出台,金融监管框架的逆周期性、资本监管权重、市场参与者透明度、流动性风险防范等均将进一步加强;此外,监管机构还将引导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业务风险隔离、金融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明年金融监管领域“防风险”、“去杠杆”的基调不会改变,相关金融监管政策仍将陆续有来,监管力度会较今年更大;此外,明年落实资管业务新规、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发展,将是金融业发展的一大新动向。明年金融监管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料将提升,且“一行三会”等监管部门将不断提高对金融市场变化情况的预判性和调控能力。中国应透过严格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从而使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引导金融机构的新业务发展方向。

规避监管踩踏套利现象

宋艳伟指出,“明年中国将开启金融监管的新时代,其主要特征是综合监管、功能监管,及监管信息的共享。”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功能监管,在保持机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功能性监管力度,强化“一行三会”金融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藉此构建无缝对接的跨行业宏观监管机制。

毛振华认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性,处理好监管强化与风险释放的平衡,规避监管踩踏、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现象的发生。他说,加强监管主体间的协调,有益于避免因“地盘意识”引发的监管真空,从而遏制金融机构跨监管套利,且可规避因同步密集监管而可能带来的“监管踩踏”,“未来金融监管应从‘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转变”。

互联网金融整治揭帷幕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关注一些打着“金融创新”的幌子,行庞氏骗局之实的互联网企业。随着金融领域监管的不断加码和升级,监管层最近一个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也采取了强监管的态度。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月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相信,“通知”意在阻隔现金贷风险,意味现金贷各类经营模式将全部纳入监管框架,且未来会迎来新一轮整治。

事实上,有关互联网金融的严格监管仍在继续,本月八日,银监会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时隔五天后,银监又发布《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P2P网贷行业的监管机构为属地金融办和银监局,要求最晚在明年六月底完成P2P机构登记备案工作。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坦言,“网络小贷整治方案”扩充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内容,体现了“各个击破”的监管思维,“该政策料成为网络借贷行业规范发展的标志性文件,有助于行业的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金融搜索平台融360提供的数据称,截至上月二十日,内地共有648家正常营运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占融360监测平台数的35.18%,较十月同期提升3%。鉴于“属地化存管”相关备案工作启动临近,不少网贷平台已开始更换存管银行的工作。融360预计,随着明年初备案登记的正式启动,不能备案的平台只能被迫转型或清退,届时网贷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记者 倪巍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