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对话欧文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
- 腾讯文化
- 2014/09/30 14:27
-
收藏
-
22.6万
洛克菲勒家族有差不多200多个NGO,几乎遍布全世界,中国最好的协和医院就是100年前洛克菲勒建的。今天的中国跟100年前的美国很像,也有很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之后积累了很多财富,他们的商业运营相对稳定,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也开始考虑怎么能够更有意义。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大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9月19日,SEE会长任志强与洛克菲勒第五代成员欧文笛同台对话,探讨“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这个问题。本次活动由腾讯思享会全程媒体直播。
欧文笛:中国慈善家会影响全球的慈善事业
任志强对话欧文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
欧文笛
欧文笛:今天在中国,除了协和之外,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会也捐助了其他的项目。193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已经资助了60个中国机构,横跨13个省,而且是超过了医药和自然科学的范围。?
? 洛克菲勒家族总是与专家们一起做公益,而且他们也是亲历亲为。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两个原因,第一,如果能看到这些捐款最好的利用,这是我们的责任。第二,如果能看到这些慈善是影响到个人和群体,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我们的慈善传统横跨了六个时代,我也希望能够与资教授和任先生一起谈谈关于中国的慈善。因为我知道不管中国的慈善家做什么都会影响全球的慈善事业。
任志强:弥补社会进步中的缺陷
任志强对话欧文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
任志强
任志强:很高兴能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我特意戴了一条沃顿学校发给我的领带,是因为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到沃顿去学习,其中有一节专门的课程就是关于社会企业的问题,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从营利性企业变成非营利性企业或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企业。?
?上完沃顿的课以后,我就去了洛克菲勒的庄园,我们阿拉善SEE当时有四五十位企业家们一起专门到洛克菲勒的庄园和他捐助的博物馆等等去看了这样一段发展的过程。?
?我们每年几乎都组织这样的活动,为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在早期的时候,我们谈不上做什么公益的事情。在以前我们没有企业,都是国有,都是公共分配的一种制度,你没有什么私人财产,你怎么以企业的名义做公益的事情。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突然出现了有贫富差别了,有企业家获取资源和获取利润的一部分。?
?所以我在前几天我们湖南中心成立的会上,我就说过去我们只有雷锋,因为你只有手里的一块钱、两块钱,你把他捐出来,你只能当雷锋,不可能形成整个公益社会。当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以后会发现,除了做企业以外,还应该做点什么。?
? 最初的时候可能更多人出于同情,做了很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公益,为了宣传企业的产品,为了宣传企业的光彩,类似这样的活动也做了一些,慢慢发展不足以满足他们在日益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 我们过去网上、微博上看到很多人求助,我得了白血病,我没有那么多钱,我们把这些捐助称为是一种同情。这种同情在我们传统的历史中有很长很长的记录。慢慢发现仅仅靠同情的救助是不够的,于是我们有更多的变成了主动提出的一种关怀。但是这仍然不能摆脱我们仅仅是解决眼前的一些问题,而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更多地,我们想超越之后,变成对社会的一种推动。?
?在佛经里也有这种说法,至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可能就是同情、关怀。第二个层次可能就是推动社会,第三个层次可能就是超越自我。?
?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到了企业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为生死而搏斗的时候,开始更多是超越自我。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仅仅是讨论说我给谁捐助,而是考虑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改革。?
?比如说我们阿拉善SEE,最初建立的时候北京每年有将近两个月左右的沙尘暴,一些企业家觉得要治理沙尘暴,跑到阿拉善沙漠直接进入北京的源头开始治沙。那时候沙漠大概每年以40公里的速度向贺兰山跃进,现在已经基本上治住了。?
? 也许仅仅是从治沙开始,结果不仅仅是治沙,考虑治沙以外、考虑环保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留下碧水蓝天的问题。?
?从我们的企业家人群中也可以看到,早期的时候可能是以北京的为主,因为他们是直接的受害者。但成立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全国不同地区也包括台湾的很多企业家,新加坡的企业家等等都参与到SEE的沙漠治理活动中。?
?再后来,我们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他们都和阿拉善没有最直接的关系,或者是他们不是阿拉善沙漠地区的受害者。他们之所以参与是希望以此来改变整个社会,让我们对环境更多的关注。通过对环境的关注和对环境的改造,让整个国家不再被污染所侵害,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完全平平坦坦走过来的过程。我们在第一次理事会选举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刘晓光作为发起人提名名单被否定的情况,为什么?因为我们想在SEE整个环保治理的过程中,组织也要具备推动社会改造的先进性。一是大家应用罗伯特意识规则来进行公开选举,一人一票等等,为什么这个基金可以说公开透明,就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共同监督下和每人一票的监督下,迫使他不管谁来当选你都只能是付出,而绝不是索取。?
? 在传统的同情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可笑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为了救灾付了很多钱,但是很奇怪的他们却忽略了在他们身边的人甚至于他们的家人。如果我们能够社会给予更多的爱的时候,一个基础是,你首先要对你身边的人给予最充分的关注和爱。?
? 按道理说企业家的善从哪来?首先从你的身边开始,从你的企业开始。而我们的阿拉善如果要做环保,就会要求我们的所有企业,你从企业开始做起。比如说我们有绿色产业链,就要求在所有的会员中推广绿色产业链,使你每一个企业从头到尾的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生成产品,然后产品向市场提供服务都是一个环保的过程。?
?所以在阿拉善的300多会员中,有大量的环保企业,他们生产的环保的产品就是想从根上开始。我们所提到的对你身边人给予关怀,在企业的内部你首先要做到你是环保的。不能说在外面我花钱去做环保,避免社会的污染。可是我企业在内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确实排放大量的不良气体,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 企业家首先要做到在我的企业生产范围之内,要做到不能有大量的污染,同样我要做到遵纪守法,更同样我要保护我的员工,然后我不要产生社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我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能力和责任。
?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我想这个路从美国到中国都是同样的。如果当一个人富起来的时候,更多人讨论的首先是国外用宗教方式说你要向善。中国的传统也是人心向善的,但是善有很多种,我们的发展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企业家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你在任何一个环境,任何一个条件下都要提出我能不能推动和改变这个社会。?
? 如果仅仅是我们同情某一个人,你却不能把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同情是无效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社会,改变这个制度,因此企业家在整个链条中就承担了更多更多的责任。因为只有我们才能推动和改造这个社会。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共同去做环保的事情,那么造成社会污染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可能就没有源头,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
如果说做慈善也一样,任何存在和公益之间都是从我做起一直到影响整个社会。就像SEE,我们把一部分主要精力集中在阿拉善地区的之上,我们同时拿出约50%的精力用于在全国各地去组织环保工作。这样才能把我们整个链条更完善的去组织起来,让整个社会都能感觉到我们的存在。?
? 企业家为什么做公益实际上一直是有一个争议的话题,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曾经在美国有一个专门的讨论,变成一本书,这本书翻译过来中文名字《从贪婪到慈善》,恰恰讲的就是企业家在最初的时候可能是一种贪婪,需要从生产链条中榨取更多的利润。但是慢慢慢慢最后转化成变成一种公益和慈善。就是还原于把财富分配过程当中获取来的财富重新转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财富,而这个财富可以让所有人共享。?
? 也许中国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恰恰是一步一步这样走过来的。他们刚才说也许我们相当于是100年以前的美国的发展阶段,其实我们的企业还不成熟,真正的企业发展只有30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后的后3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是以农村承包制的改革为主,特别是92年以后,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才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存在,才有更多越来越富起来的企业家。?
? 所以我们更需要所有的企业家都参与到社会的关爱中,以推动(弥补)我们整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缺陷。过去我们采取是国家财政拨款体系的办法,今天我们看到国家越来越多的不能把社会都包起来。最近我们看到李克强总理特别批准了成立一个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机制,说明靠过去那种财政拨款体系和分配体系是无法兼顾到社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缺陷。?
? 公益组织是用社会的办法弥补这些,尽管我们还不太支持和允许我们公益组织大规模和快速进行发展,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弥补在整个社会进步过程当中缺陷的时候,我们会被社会所承认,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 对话主持人(夏伟,亚洲协会):洛克菲勒整个家族的慈善文化是怎么持续下去的,为什么你们还在继续做慈善呢??
? 欧文笛:慈善是所有宗教共有的理念
欧文笛:我们每年有两次的家庭聚会,有270多个人,我们有很多的家族成员,而且很多人都做慈善机构工作,这样的工作我们都团结一起,我们的家族总是教育我们说我们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很多关爱,我们有责任利用我们的财富使得世界变得更美好。我的曾曾祖父洛克菲勒先生是一个很虔诚的人,他非常希望,他也教育我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定要投身于慈善。?
所以你认为慈善这样的概念是来自于基督教的理念。如果在其他的社会没有这样的基督教的传统呢?我的家族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基督教的,他们有别的信仰。我觉得这是一个所有宗教共有的一个理念,其实在中国的社会里,也有这样的理念就是要慈善的对待每一个人。
资中筠:对社会的回馈和引领
任志强对话欧文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
资中筠
资中筠:这里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我觉得人性是共同的,所谓侧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非常古老的传统。全世界不管是什么民族,有了贫富差距之后,这种情况之下,慈善事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多数过去是中国过去有流行病的时候,很多大的药房和医生都舍药,给人义务看病,这跟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
?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特有的,我觉得美国当时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财富的集中非常非常快,就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在洛克菲勒还有一些大企业家起家的时候。这种情况下花钱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这么多钱怎么花法?你要不在你活着的时候把他好好做科学的分配和处理的话,你要贻害你的子孙,而且会贻害这个社会。?
? 贻害子孙就是这个子孙忽然继承这么一大笔财产,他们不用工作了,就玩就行了,不知道到哪去花。另外这个社会这个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这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要想出一个比较好的怎么样子分配以前的办法,这是美国对于科学的使用,变慈善为广义的公益这批人有一个很好的贡献。?
? 另外一个我觉得为什么说企业家要做公益呢?其实做公益每个人都可以做,但是因为财富集中在这么一些少数人的手里,他自然就有一个回馈社会。美国这第一批企业家包括洛克菲勒等等他们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建立了一个很好的社会风气,有钱的人或者是居高位的人,把他们的财富怎么个用法是可以引领社会风气的。?
?所以中国比如说有很多富人他是大吃大喝非常奢侈的生活,这个给人类社会风气起到不好的作用。虽然很多人没钱买,他还是羡慕这样的生活。?
?中国这方面正在开始,现在有一批有觉悟的企业家已经在做,但是还有很多所谓暴发户还在追求非常奢侈的生活。所谓富二代,他不是想要自立,就是想花继承来的钱。这种风气比起美国来在社会风气上就差。
夏伟:任先生,你是不是觉得一个企业家富裕起来之后,就开始问生活跟他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除了做一个阔人,还有别的什么可以做的,给他们生活带来一些意义的?
任志强:价值观变化的过程
任志强:在中国过去财富是一个象征,很长时间内,很多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被误解了。过去都是平均分配的,后来开始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这就发生变化。有些人是通过自己劳动致富,有的人是通过其他的方法,贪污腐败或者是利用资源权力去获得致富了。在中国形成贫富差别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分歧,是不是仇富。?
? 但是我们看到NGO组织的逐渐出现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企业家开始把钱投入到NGO组织,比的时候不是比我是不是实业产生中比你获得更多的财富,而是比我在实际的捐助中是不是比你捐助了更多钱,这是巨大的变化。?
?比如南都周庆治,他把公司卖给万科的时候同时拿出一大笔钱做了南都基金。为什么企业家会这样?他看到了社会的贫富差别以及社会不公引起的社会争论,就用捐助的办法来寻求人生额外的价值。很多人岁数已经很大了,自己的产业已经做的很好了,他们停下来,退下来的,很多没有退下来的时候首先想到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精力和财富用于到创造社会公平和推动社会进步上去。?
?我觉得中国在允许NGO组织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开始实现了一些正面的影响。像资老师说的,我们没有美国这种文化,但是我们现在开始建立了这样一种传统。?
? 在SEE的体系中,我们更多希望招有更多富二代进入。现在已经有七、八十位是80后甚至90后的人开始加入我们SEE,其中有80后自己独立创业形成第一代的,也有第二代的继承人。?
? 我们已经开始有很多第二代的人开始把更多钱用于公益上,他们作为第二代已经开始重视或者是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慈善活动证明自己,这是一个价值观变化的过程。中国应该说还是在转型过程中,在慢慢的寻找如何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夏伟:资先生,你觉得现在中国的民间社会跟公益慈善是发展到什么地方?
资中筠:希望在民间组织的发展
资中筠:这个很难说,但是可以这样说,回头看十年我们中国社会的变化,应该说并不使人非常乐观,有很多方面越变越坏,有很多方面进步,有很多方面有退步。但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一块就是NGO这块,相比起各个其他的领域来。?
? 所以我就觉得希望还是在民间组织的发展,刚才我说了公益事业可以改变社会风气,使得财富到底往哪个方向投,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另外在精神上,在某种情况之下,人就可以互相感染就越来越把善的方面发展出来,就可以对社会的进步有所改善,有所贡献。?
?我是比较相信人性的普遍论的,所有的人都有两面,所有的社会都希望向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我也不是说一切公益慈善事业就能够起这么大的作用,整个改天换地。但是当大家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各自的社会责任的时候,特别是企业家因为他掌握财富,他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他们如果再团结起来做一件事情,像SEE一样,就会起很大的作用。?
? 比如说环保,他们每一个企业家都承担不污染,不排污,比政府的环保局来进行处罚姑且他们都不是腐败,姑且认为他们都是尽责的,也要好的多,也要有效得多。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