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两会前瞻:解放军人大代表团结构巨变

  • 大公报
  • 2018/02/27 10:02
分享到:
  • 收藏
  • 53.4万

过去五年,经历了“史上最强军改”,从严治军、重拳反腐,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中国军队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军队改革建设将进一步向基层延伸,首艘国产航母将入海试航,而随着吉布提海外基地稳步运行、空军绕岛巡航、海军远洋训练常态化,中国军队遂行海上重大任务的能力也在稳步提升。新一届的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及军队全国政协委员,将以全新阵容亮相两会。

5.jpg

图: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解放军代表走向会场(资料图片)

每年两会,军事都是焦点话题。军费增长、军队代表委员就武器装备及地区敏感问题的表态、军委主席参加解放军代表团活动等,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由于今年是换届之年,两会将依照程序产生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与十九大产生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解放军代表团结构巨变

过去5年,中国军队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塑。这在两会有直观反映。解放军代表团是全国人大35个代表团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是在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之外,唯一不按地域组成的代表团。全国政协的军队委员主要集中在中共、特别邀请人士两个界别,在其他科技、教育、医药卫生、对外友好等界别也有分布。

新产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囊括了五大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军委机关部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高级将领及基层官兵代表。与以往相比,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本届解放军代表团由269名代表组成,较之上一届名额增多1人。

基本实现裁军30万目标

武警从今年1月1日起运行新体制,完成了军改在指挥领导体制方面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按照军改部署,目前军队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以及作战力量机构、军事院校、武警部队等方面的改革陆续完成。裁军30万的目标,也在2017年底基本实现。

从2018年至2020年,军队改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相关领域改革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尤其是在基层深化完善。作战部队的指挥链条和机关力量继续“消肿瘦身”。部队由军、师、团、营四级陆续裁减为军、旅、营三级,并削减传统老旧部队,组建空中突击旅、陆航旅、勤务支援旅等新型作战力量。除了军委机关及各军兵种机关层面,副战区级以下单位,普遍撤并后勤部、装备部,组建保障部,实现对所有军需物资、武器装备保障供应的统一管理。司令部、政治部分别改为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原有的司、政、后、装四部制改为参、政、保三部制。

省军区方面,从去年底到今年1月,各省陆续配齐“戎装常委”,代表军队参与地方事务。在军改期间,戎装常委曾一度空缺。与改革前相比,省军区直属部队一律剥离,机关四部门调整为一办四局,主要肩负军民融合、后备保障等任务。多位“戎装常委”今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或出任全国政协委员。

军队政协委员将星璀璨

全国政协常委会1月24日通过了2158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34个界别中,集中军队委员最多的是特别邀请人士界别,囊括了约30位将军,代表了战区、军兵种、军委机关、军事院校、军区善后办等不同领域。

譬如陆军纪委书记吴刚中将、驻港部队原政委岳世鑫中将、东部战区陆军司令员秦卫江中将、中央军委审计署审计长郭春富少将、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陆福恩中将、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冷杰松少将、军委政治工作部原副主任侯贺华中将、国防大学原副校长毕京京中将、军委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广州军区善后办主任贾晓炜中将等。

中共界别的军队政协委员则“规格最高”,都是从正战区级岗位退役的上将,包括战略支援部队原政委刘福连、武警部队原政委孙思敬、军委政治工作部原副主任吴昌德、军委联合参谋部原副参谋长戚建国等。

其他不少界别也都有军队委员分布。如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王卫星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少将、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赵铱民少将、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慈国巍少将、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分别是社会科学界、教育界、医药卫生、对外友好界、科学技术界的政协委员。

据了解,这些军队政协委员不乏各个层面的“明星”。如冷杰松1980年代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7年受到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见,被授予“侦察英雄”称号。姜鲁鸣是军民融合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是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中南海讲师”。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今次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陆基反导试验隐形战机入列

进入今年2月,解放军各军种武器装备多点开花。2月5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这是继2010年和2013年之后,中国军方第三次公开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的消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进行过类似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进行拦截能有效减少对己方地面目标附带毁伤,这标志中国拦截敌方导弹的手段和能力更加成熟。

海军方面,2月8日至10日,中国海军第26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日照舰首次出海进行实弹射击,此时距离该舰入列北海舰队服役尚不足一个月。

在大批军舰“下饺子”式下水的同时,海军舰艇战斗力形成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具有标志意义的首艘国产航母,在去年4月下水后,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目前正全面推进系泊试验,启动动力系统测试,加快海试步伐。

2月初,歼-20隐形战斗机列装空军作战部队,歼-20对非隐形战机可形成压倒性优势,并具有抗衡隐形战机的能力,改变了中国空军以非隐形飞机和地面防空系统对抗隐身战机的态势,标志着空军的常规威慑与实战能力的提升。这也意味着空军主战航空装备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加速空军“攻防兼备”战略转型。

空军常态巡航海军挺进深蓝

新年练兵不停步,中国空军、海军开展常态化、体系化、实战化远海远洋训练,向全疆域作战的现代化战略性军种迈进,连续创造多项“首次”。

2月初,空军宣布苏-35战机飞赴南海参加联合战斗巡航任务,这是苏-35首次执行类似任务。去年12月,空军运-9运输机机群奔袭数千公里抵达南海某岛礁进行空投演练,是国产中型运输机首次实施长航程海上训练,标志运-9已全面形成战斗力。

在东部,空军出动了轰-6K、苏-30、歼-11和侦察机、预警机、加油机等多型多架战机开展“绕岛巡航”,轰-6K等战机成体系飞越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在北方,空军战机又成体系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进行训练。

从南到北,空军巡航范围覆盖南海、台湾附近海域、日本海。空军体系远洋训练、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南海战斗巡航都走向常态化,提升了远洋机动和实战能力,在战略打击、空天防御、战略预警、战略投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锤炼。

远海对抗训练亦成常态

同时,海军远海对抗训练亦已成常态。海军第28批护航编队导弹护卫舰盐城舰、潍坊舰和综合补给舰太湖舰近日在亚丁湾海域组织主副炮实弹射击训练。编队航行途中,在西太平洋海域与南海舰队航空兵轰炸机、歼击机、预警机等多型数十架战机进行对抗训练。东海舰队出动多架轰6G轰炸机,连续数天在日本海组织实战背景下的大强度超远程奔袭演练,模拟对“敌”舰艇进行饱和式攻击。

此外,驻吉布提保障基地也多次组织官兵进行多口径火炮协同实弹射击训练,轮式突击车、步战车展开运动中射击训练。

军事专家陈虎指出,中国军队通过远海训练“走”向更远是必然趋势,但从成体系的飞行训练到带有战术背景的成体系演练、从单一军种的远海训练到多军种联合远海训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