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两会前瞻:中国创新进快车道 驱动高质量发展

  • 大公报
  • 2018/02/28 10:55
分享到:
  • 收藏
  • 33.0万

春光不老,科技常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科学的春天”润泽神州大地,带来中国科技的全面复苏。4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中国这艘巨轮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不断前进,科学技术发展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国之重器”不断涌现,“创新之花”竞相绽放,彰显著中国崛起的自信与实力。2018年是创新持续发力的一年,如何促进中国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通过强基础、重质量、提效率、增原创,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势必将成全国两会议政殿堂中的热点话题。

11.jpg

图:北京大学留学生在贵州省参观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感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资料图片)

不久前,“携手天河,共创未来——2017‘天河二号’超算用户年会”在广州举行。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河二号”已部署了700多个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用户总数已突破2500家,是全世界用户数量最多、利用率最高的超级计算(超级电脑)系统之一,打破了美日长期对世界超算头把交椅的垄断,是全球唯一一台TOP500、HPCG长期位列前三的超算系统,改写了超级计算的世界格局。

这只是中国科技扬威国际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C919启航、“墨子号”升空、北斗导航、5G引领成为中国科技的代名词;正负电子对撞机、光量子电脑、高铁核电等工程技术威名远扬……随着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创新发展已然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名片”,这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惊艳全球,彰显著中国崛起的自信与实力。

核心技术原创能力存差距

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近年来中国进入技术创新黄金时期,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大量“世界首条”“世界首次”“世界第一”“世界最长”“世界最快”等“世界之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的提升,中国正在以惊叹世界的速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不过,为耀眼科技佳绩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中国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不仅如此,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各个领域都急需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让市场说话 激发人才活力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指出,过去我们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创造了“高速度”,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新的动力系统,特别是要加快开发应用量大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成果转移转化,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传统产业竞争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产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还在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而长期以来,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更多依赖体制内的评价,以后应更多让市场来说话,给各类人才充足发展空间。

应该看到,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不断深化,才能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破除体制障碍 释巨大潜能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国之富强,更与民之生计息息相关,因此也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在新华网、人民网近日推出的2018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创新创业”、“中国智造”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部署2018年十项重点工作时,无不切中肯綮,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

英国《金融时报》曾如此评价中国的创新浪潮:“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展望2018,中国的创新势头有望保持,新动能将持续迸发。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科技创新将再谱新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