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年:中美贸易摩擦 对香港金融业冲击较大
- 大公网
- 2018/05/20 10:52
-
收藏
-
37.6万
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焦点,外界关注两国能否妥善解决问题。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昨表示,内地经香港转口往美国的货值约600亿元,占整体出口比例不大,所以对香港直接影响未必很大,但香港为外向型经济体系,与美国经贸关系密切,因而对香港金融业冲击较大。他以中兴通讯为例,受制裁后,业务影响很大,而美国选择中兴为针对目标,实有杀鸡警猴的目的,亦显示美国开始感受到中资企业在科技上带来的威胁。
图:2018复旦香港论坛“中美贸易摩擦的香港挑战”昨在港举行,众嘉宾合照。
身兼全国政协常委的唐英年昨在港出席复旦香港论坛时表示,当中国以往在一穷二白时,美国企业转移很多低技术产业到中国,并对中国开放市场,当时中美均为关系良好的贸易伙伴,但随着中国强大起来,美国开始感受到中国的威胁,且美国政界、学界及商界形成同一阵线,认为中国会在高新科技上,威胁美国这个全球老大哥的地位。因此,这次贸易摩擦并非单纯贸易问题,背后更涉及战略性的竞争问题。
面对中美贸易问题,唐英年认为,香港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跨境交通建设,与各地人民互相学习。他期望大湾区能够令香港人更融入内地,成为大家庭的一分子,与国家一同成长及生活,并为国家贡献。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在同一场合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在一至两年内对中国打击仍颇大,因美国将中国定位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对手,故此中兴通讯的事件并非一次性。
哈继铭建议中国扩大进口
在减少贸易顺差问题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哈继铭表示,当年日本为减少对美国贸易顺差,采取压缩出口的方法,中国可采用不同方法,如扩大入口,中国消费在GDP比例只有39%,远低于美国69%及印度的59%,且美国在能源及农产品上有很大价格优势,故中国完全可扩大进口,甚至中国可在美国农业州建立食品加工中心,帮助美国增加就业,又可将产品出口中国。
谈及政府补贴,他反问哪个国家没有补贴,欧洲空巴也获得政府补贴,美国有很多国防项目也拿政府补贴,并将研究的产品民用化,因此什么国家都有补贴,不能说中国有补贴便一定是不公平竞争。
沈建光:吸取日本当年教训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中国要反思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惨痛经验。当年日本正在崛起,处于上升期心态的过度膨胀,甚至有日本学者推出《The Japan That Can Say No》一书,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并集中力量遏制日本。他认为,中国应吸取日本当年的教训,包括切勿获得成绩便沾沾自喜。
他特别指出,中兴事件是个很好的警示,暴露了中国在创新、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故未来应保持良好心态,对自身发展阶段有清晰而理性的认识,戒骄戒躁,再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