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抵美出席核安全峰会
- 法制晚报
- 2016/03/31 16:20
-
收藏
-
12.6万
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习近平。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
当地时间晚上7时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到舷梯前迎接。
本届核安全峰会的主题是“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习近平将出席峰会所有正式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出席峰会期间,习近平还将应邀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机制领导人会议。
习近平是在结束对捷克国事访问后抵达华盛顿的。当地时间30日下午,习近平离开捷克首都布拉格。离开时,捷克外长扎奥拉莱克、总统办公厅主任米纳日等到机场送行。
“习奥会”
第八次会面 继续巩固双边关系
习近平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这将是两国元首2016年的首次会晤。美国多位知名中美关系专家表示,两国领导人有望继续巩固双边关系的“良性资产”,沟通热点难点问题。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与奥巴马已会面七次,其中两次系习近平赴美,一次奥巴马访华,四次利用国际会议间隙会晤或交谈。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定调;2014年“瀛台夜话”,两国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巴黎协议最终达成作出巨大贡献;2015年“白宫秋叙”,重在开展深度战略沟通,双方达成49项共识和成果。
此次核安全峰会期间的会晤将是两人第八次会面。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注意到,中美领导人会面次数和频率与过去相比均有所提升,这表明两国虽有分歧,但有意愿推动双边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误解误判是中美之间最大的隐患,高层对话是“绝对有利”的。
除了此次会晤,外界广泛认为,今年习近平与奥巴马可能还有两次会面机会,包括9月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11月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专家评价,如果双方能继续利用这两次机会稳定中美关系,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引领作用
中国核安全责任大国形象正日益凸显
核安全领域专家认为,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共筑世界核安全体系,中国的核安全记录有目共睹。核安全峰会是全球核安全领域重要合作平台,习主席与会体现了中方对国际核安全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中国在国际核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办公室主任姆拉比特说,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一直在核安全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一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确保核材料的安全,同时有效保护本国人民和本国环境不受核材料辐射的伤害。
美国非政府组织“核威胁倡议”副主席斯陶特兰也认为,中国的核安全责任大国形象正日益凸显。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与美国共同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参加前三届核安全峰会,这都有力证明了中国在国际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
重大成果
中美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 在京正式投入运行
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美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历时5年建设在北京正式投入运行,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全交流与培训中心。
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和国际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张会说,2010年,中美在第一届核安全峰会敲定共建核安保示范中心。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是核安全峰会的一项重大成果,表明中国对核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
姆拉比特说,国际原子能机构高级官员去年参观了当时正在建设中的核安保示范中心,并印象深刻。示范中心为确保核安全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核安保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核安全,也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世界的核安全。这是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就,也标志着中国大幅提升了核安全技术水平和核事故防范能力。
哈佛大学核安全领域教授邦恩说,在核安全领域,除了中美合作,中国也同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他国家开展合作,通过捐款、技术演示和人员培训等方式,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发展核能事业60多年,中国一直保持良好的核安保记录,并在核安保国际合作方面走在前列。近年来,中国陆续提出核安全观、发表《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等,从多方面加强核安保领域工作,为推动全球核安全治理贡献力量。
张会说,近年来中国在本国核安全体系建设上取得长足进步,为全球范围内核安全合作做出显著贡献。在立法方面,中国通过国家安全法和反恐怖主义法,从法律角度阐述中国核政策,强调反对核恐怖;在能力建设方面,中国投入大量经费加强核设施实体保护,并大力改善核材料保护。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核安保文化建设。“核安全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保障,更要依赖于人们的核安全观念和意识。”
探访会场
周围已有专门警车巡逻 大厅《兰亭集序》显眼
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将应邀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美国特勤局早早通过媒体和网站公布了3月27日至4月2日期间峰会会场周边的交通管制措施。
23日,记者前往核安全峰会会场——沃尔特—华盛顿会议中心采访时,看到会场周围已有专门警车巡逻。会议中心安保人员向记者展示的日程表显示,3月30日至4月2日的日程已被列为“24小时全满”。会议中心来往人员不多,大厅东南侧雕刻的中文《兰亭集序》格外引人瞩目。
除了各国领导人与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的核安全峰会之外,核企业峰会和非政府组织会议也将基本同期在华盛顿举行。
根据美国官方发布的消息,此次核安全峰会将继续讨论现有威胁,寻求措施来最小限度地使用浓缩铀,确保核材料安全,反对核走私以及阻止、侦测和切断核恐怖主义。
记者追访
八种语言镌刻各国代表作品 艺术品象征民族联系
华盛顿会议中心工作人员大卫•博普曼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这件位于会议中心大堂的艺术品名叫“Lingua”(拉丁语中“语言”或者“口头语”的意思),是华盛顿当地艺术家吉姆•桑伯恩在2003年创作的。
“这个艺术品由两根柱子组成,均为16英尺高,上面用法语、埃塞俄比亚语、希腊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中文、俄语和奥内达加语(北美印第安人语)八种语言书写了各个国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回顾从公元前1400年到19世纪人类语言、历史的变化与种类。两根柱子的文字都是由铜镌刻而成。”大卫•博普曼说。
据大卫•博普曼介绍,会议中心收藏这件艺术品,主要是因为这里经常举行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有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民族的人与会,这件艺术品象征着全人类的历史和各个民族之间的种种联系,也代表了各个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记者 李志豪)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