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香港故事 | “顺毛驴”的羽球人生

  • 香港卫视
  • 2018/08/19 14:49
分享到:
  • 收藏
  • 567.5万

说起香港女子羽毛球,如雷贯耳的名字也许不多,羽坛好手大多出自于中国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往往也是实力超群的她们。而她很特殊,虽然曾是中国队的一员,但对于香港羽毛球队而言,可谓是“一姐”人物。她给人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新闻话题不断,如留信离队出走,“摔拍抗议”退出比赛,亦或是打败中国队名将拼到最后;陌生的是她并没有过人的大满贯战绩。实力并非超强的她,却帮助港队在羽毛球领域有所建树,成为港队羽毛球后辈的榜样。那么,她究竟是谁?从国家队到港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她又是如何完成自己身份的转变?

年少成名,名列前茅

不满安排,毅然出走

一路辗转,她能否重回羽坛高峰

王晨7.jpg

一张娃娃脸,操着一口流利的吴侬软语,时而蹦出夹杂着英文的粤语,这位上海姑娘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与霸气、任性这些字眼没有关系。她是王晨,是运动员,也是教练。她实力出众,身高1米7的她对场上的把控毫不吃力,出手果断,杀球迅速。年轻气盛的她,更是三进三出国家队。在经历伤病,一度想急流勇退之时,32岁的她却不舍年少时的奥运梦,最终选择踏上奥运的舞台。而在运动员生涯结束之时,也是她身为港队女队教练归来的时候。回顾近三十年的打球之路,一切恍如昨日。

1976年,王晨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弄堂中,为了强身健体,8岁的她开始学习羽毛球,小小的木球拍,就这样让她与羽毛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年轻队员中,王晨是出色的,也是幸运的。15岁被选入国家队,18岁获得世青赛女子单打冠军,22岁在国际羽联中排位第三。在该出成绩的年纪,她似乎从未缺席。然而,刚入国家队的头三年,她没有国际大赛可以参加,时间一长,反而更加燃起她对胜利的渴望。对于自己的情绪,王晨常说是“顺毛驴”脾气,顺着就什么都有得聊,就连教练对她的评价也与情绪分不开,“有天分,但任性。”

有人说:“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才不虚此行。但是,年轻羽翼未丰时,人是要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的。在国家队中,从来不缺乏有天分的运动员,选择参赛队员可谓是一门技术活,既要保证赛果,又要安抚新老队员的情绪,在这之中,难免会出现小矛盾,而个性在国家队的规定面前,往往会暂居其后。由于不服国家队不允许公开拍拖的规定,18岁的王晨也一度离队,前后更是三进三出国家队,成绩却保持稳定,性格上的小摩擦似乎也没有对她产生很大的困扰,直到1998年尤伯杯出现的“换人事件”。

从零开始,再战港城

困难重重,却荣誉不绝

遭遇不公对待,脾气再起

心态转变,终迎巅峰

王晨5.jpg

出走打球的运动员中有人成绩平平被人遗忘,但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被大家熟知,风险与希望共存。考虑到香港队风格是最接近国家的一支,香港距离家乡也不远,王晨最终选择了加入香港队,既延续了自己的运动生涯,还能以中国人的身份出发,“很感恩了”。王晨如是说。而能与港队联系,其实少不了丈夫郑昱闽的牵线。郑昱闽原本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因病退役后跟随姐姐来到澳大利亚定居,正巧王晨处于低谷期,两个异乡的人一见如故。而生活仿佛一个圈子,作为好友,郑昱闽与香港体育队总教练陈智才在不经意间聊起王晨来港打球,不料陈智才一口答应。

初到香港,较为轻松的训练一下子让王晨感觉轻飘飘。港队训练间歇性比较大,有时候一天也仅仅举杠铃就结束,王晨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自己的世界排名不掉出十名之外,于是她给自己制定训练计划,练单项,找陪练。没有集体公寓,自己上下找房子,坐地铁往返训练,搭巴士去赛场,就像孩子一样,一点一点从头学起。除此之外,与队员的相处似乎也成为了一个难题。在国家队,小队员给老队员递毛巾水杯,只不过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港队大家都很独立,这些差异使王晨慢慢地明白,做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2006年多哈亚运会,王晨打败师妹叶姵延获得女单冠军,李永波教练的道贺,让她意外不已,对于一年前的弃赛事件,王晨说“一切都看开了嘛,如果我是他,可能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第二年,本想退役养伤的王晨,却想着再拼一把,进而一站一站打积分赛,荣获世锦赛亚军的她对奥运奖牌的渴望更强烈。在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中,王晨作为香港第118名火炬手出场,而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享受过程”,“以前打球打不好会跟自己发脾气,现在能打一场是一场。”而立之年,王晨也为自己的运动生涯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骥伏枥,帅气转型

执教之路,探索与挑战并肩

一姐不再,才人各领风骚

王晨9.jpg

33岁,也许不是一个女性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有人默默捧起书本对学位发起冲击,有人踏入浮沉商海扬帆远去,有人借助已有的名望和经验进军媒体或者娱乐圈。2009年在宣布退役之时,王晨也公布了新身份,那就是港队女队教练。作为运动员,只需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水平发挥出来就足够,但是身为教练,则需要考虑更多,如观看比赛录像,分析对手,制定战术策略,更多的是案头准备工作,有别于赛场上劈杀的脑力劳动。

刚成为教练不久,王晨就带领队伍参加大赛,每天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跟她们聊天,很多时候,她更像一个长辈一样照顾这些小女孩,留意她们的饮食,担心她们的心情和伤病,注意不让她们受伤,因此,她也被队员称为“Auntie Wong”。而面对特别“搏命”的队员时,王晨和以前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她认为,不需要把自己拉得太紧,找好自己的定位,具备冲击强队的能力就可以。在同届运动员中,王晨最看好的是师妹叶姵延,在众多港队运动员中,叶姵延可以称得上“搏命”。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面对实力强劲的国家队二号种子王适娴,叶姵延不再束手束脚,虽然最终仅收获一枚铜牌,但赛后叶姵延直言“不遗憾,不负王晨赛前厚望。”

不管是师妹叶姵延,还是小将邓旋,王晨相信,假以时日,她们也会独当一面。流年似水,90后在成长,70后在老去,回看她的那段巅峰岁月,我们似乎仍能看见当年那位任性自我的女孩,带着她的羽球天赋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理想,或许从未想过这个小球能成为漫长的陪伴。年少轻狂离去,心怀感恩归来,在一次次比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虽年华老去,但迎风飘扬的还有她心中的紫荆花旗,继往开来的,还有她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不老的是她那颗对羽毛球依然激情澎湃的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