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 2035年实现互联互通

  • ​星岛日报
  • 2019/02/19 14:17
分享到:
  • 收藏
  • 37.1万

酝酿多时的大湾区规划正式出台,国务院昨日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涵盖近期至二〇二二年,届时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远期展望到二〇三五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届时基本实现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纲要提到大湾区各城市的角色定位,其中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当中要求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又提出多项便利港人在内地生活措施。


 21.jpg 


大湾区规划纲要共十一章,包括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国务院形容规划纲要是指导大湾区现在和今后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期至二〇二二年,远期展望到二〇三五年,希望打造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人士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纲要定出多个战略定位,包括利用港澳的自由开放经济体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优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纲要又期望大湾区能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探索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促进人员、物资、资金、资讯便捷有序流动。纲要并提出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便利条件。

规划纲要提出两个目标,到二〇二二年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到二〇三五年,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并基本实现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

在第三章“空间布局”中,纲要提到大湾区内城市的定位,其中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中香港要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澳门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支持珠海、佛山、惠州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成重要节点城市。

纲要提到,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

最后一章提到,三地政府要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积极协调配合,共同编制专项规划或方案并推动落实,亦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又指要扩大社会参与,建立行政谘询体系,邀请粤港澳专业人士提供意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