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海珠打造“创新岛” 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地

  • 香港卫视
  • 2019/12/02 20:15
分享到:
  • 收藏
  • 52.3万

以琶洲试验区为龙头,打造大湾区“创新岛”,广州市海珠区正抓住“湾区”机遇保持“活力”,实现“逆生长”。12月1日,港澳媒体采访团登上邦华环球贸易中心展厅,感受海珠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地的雄心;走入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泛舟国家级城央湿地公园——海珠湿地,享受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下的海珠,正以最优质的产业吸引人才,以最美的自然环境留住人才,实现城市的“逆生长”。


 正在建设中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jpg

正在建设中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琶洲打造湾区数字经济高地

 

要一窥海珠创新的气质,琶洲试验区不容错过。站在邦华环球贸易中心展厅向下眺望,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科大讯飞等创新龙头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正在拔地而起。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三城一区创新核”中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正抢抓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乘新兴经济蓬勃发展之势,积蓄着湾区数字经济的澎湃力量,展现出打造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气势。

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党委副书记杨晓辉介绍说,整个琶洲岛从西到东分成四个区,西区、中1区、中2区和东区。其中,琶洲西区(面积2.1平方公里)自2015年6月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已引入了腾讯、阿里、唯品会、小米等一批互联网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区域以上总部。它们计划总投资725亿元,建设21个重点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8个项目已动工(其中3个已封顶)。

然而,琶洲的新经济发展创新大幕才刚刚开启,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平台之一,这里将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琶洲约12.5平方公里区域(未包含会展功能区),将打造的一个致力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平台。

不久前通过的《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下称《发展规划》)展望,到2025年,琶洲地区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与会展产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5000亿元。到2035年,琶洲地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会展产业集聚核、湾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总部经济增长极,集聚约80万的高端就业人才,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成为华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党委副书记杨晓辉介绍琶洲的发展.jpg

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党委副书记杨晓辉介绍琶洲的发展。

 

琶洲试验区 海珠创新的龙头

 

在海珠“创新岛”建设中,琶洲试验区扮演着龙头角色。杨晓辉介绍说,在龙头企业在琶洲建设总部大楼的同时,正加快产业导入进程,已注册108个项目及业务运营公司,今年1-9月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92亿元,同比增长101.5%。

龙头企业集聚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也在琶洲加速显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近两年,琶洲试验区每年新增加市场主体2000到3000家,截至2019年9月31日,琶洲已有市场主体11794户,其中企业比例达83.6%。

今年前三季度,海珠区实现GDP1450.34亿元,增长8.1%,其中,数字经济成为海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6.85亿元,增长54.2%;互联网+旅游业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增长32.7%;数字新零售模式快速发展,销售额增长43.9%。

 

港澳客运口岸码头争取明年秋季开通

 

在交通规划方面,琶洲要构建空、轨、路、海多种交通方式协同的对外交通体系,在轨道交通方面,除了会有广佛环线和穗莞深城际支线直达,另外还有要新增地铁18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

而其中尤为受到关注的是,琶洲还会新建一个港澳客运码头。在谈到该项目的最新进展时,杨晓辉表示,位于琶洲的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力争在明年秋季广交会之前开通,届时从这个码头乘坐海上快艇,2个小时就可达到香港机场,并且在码头就可以办理值机和出入境手续等。

当前琶洲的发展日新月异,琶洲西区规划可供出让的地块共60个,目前已出让42个地块,地块数量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为解决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琶洲在重点开发琶洲西区的同时,目前已建立国际工作团队,启动对琶洲中、东区的城市设计和控规优化工作,琶洲南区也已先期签约收储2170多亩土地,未来琶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港澳媒体采访团成员在科大讯飞了解人工智能发展.jpg

港澳媒体采访团成员在科大讯飞了解人工智能发展。


 港澳媒体团记者在体验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产品.jpg

港澳媒体团记者在体验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产品。

 

科大讯飞抢抓大湾区机遇 助力广州创新发展

 

海珠优质的创新环境、人才政策能把人才引流到创新岛,产业无疑是留住人才的蓄水池。当天港澳媒体采访团走进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的华南总部,了解科大讯飞在华南市场所进行的源头技术引进、顶层设计规划、赋能行业应用、产业生态打造与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发展。

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副总裁吴骏华介绍说,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多项国际测评中占据领先地位。


 科大讯飞工作人员介绍最新的语音识别产品.jpg

科大讯飞工作人员介绍最新的语音识别产品。

 

在当天的参观中,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应用受到港澳媒体的高度关注,媒体们用粤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分别测试讯飞语音的识别能力。

据悉,2010年,科大讯飞推出全球首个提供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讯飞语音云”平台,截至2019年6月,在开放平台进行创业的第三方伙伴达到103万家,总应用数65万个,累计终端用户数24亿多。

今天,科大讯飞已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牢牢把握了民族语音产业发展先机。


 海珠湿地生态环境优美.jpg

海珠湿地生态环境优美

 

参观海珠湿地 广州“绿心”洗肺

 

参观完海珠区先进的科技企业和产业发展规划,1日下午,港澳媒体采访团走进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之一、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参观。总面积约1100公顷的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南段,距新地标广州塔仅三公里,被誉为广州“绿心”。

据介绍,海珠湿地主要由海珠湖及39条河涌组成,属于典型的江心洲与河流、涌沟、果林镶嵌而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海珠湿地对调节广州城市气候、净化城区空气、调控城市水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北肺”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目前开放的区域包括:海珠湖、湿地一期(龙潭水印区)和湿地二期(林洲凫影区),总面积约5500亩。海珠湖陆地范围为公众开放区,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湿地一、二期为限制开放区,每日限制3000人入园。

当天下午,港澳媒体采访团参观了湿地一期和二期。在龙潭水印片区(湿地一期),恢弘大气的岭南牌坊和古朴典雅的镬耳屋已成为湿地标志性建筑,湿地美景与岭南文化自然融合。记者采访团一行搭乘电瓶车在园中游览。南国初冬,暖阳依旧,微风拂面,格外清爽,媒体记者们不由得感叹“真是舒服!”

湿地内花红柳绿,曲水流觞,水中藻荇相横,观之让人心平气静。有媒体记者感叹,“这里的水真的好清澈!”据海珠湿地工作人员介绍,水中荇草名为苦菜,有清洁水质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海珠区是冲积而成的岛区,区内河涌与珠江相连,均为感潮河道,潮差超过2米。湿地内有约40条河涌,蓄水能力约200万立方米,借助自然潮汐,2天可自然置换水体一次。

 

打造国家级城央湿地公园

 

海珠湿地的另一开放区域——海珠湖,开阔的水面已成为鸬鹚、鸳鸯、苍鹭、斑嘴鸭等众多水鸟的乐园。随着季节更替变换色彩的田园花海与湖畔塔影交相呼应,人、花、湖、塔同入一框,更是市民赏花的美丽记忆。

占地约3060亩的林洲凫影片区(湿地二期)则一派自然野趣。水系的清疏、古树的保护、栖息地的营造等等,垛基果林湿地不仅挖掘和传承了万亩果园的精髓,更为众多野生动物营造了湿地家园,成为市民可达、可观、可放松和冥想的都市净土。

海珠湿地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积极探索“湿地+”功能,开创全国优秀科普品牌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实施自然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努力彰显广州绿心效应,不断探索城市与湿地互惠共生的发展之路,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国家级城央湿地公园。

据海珠湿地工作人员介绍,园区获得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自然学校(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2015年,869公顷核心区域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2018年海珠湿地保护模式改革案例一一城央湿地建设与经济互动发展探索新路获评“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2017年,海珠湿地牵头发起成立了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并当选首届轮值主席单位和秘书处常设机构,引领全国湿地公园更好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