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境处成立六十周年:坚守使命六十载 追求卓越创未来
- 香港卫视
- 2021/08/04 13:57
-
收藏
-
60.1万
今年8月4日是香港入境处成立60周年的日子。 中国传统以60年为“一甲子”,有生生不息、新的开始的寓意。 60年来,一代接一代的入境处人员一直尽忠职守、服务香港市民,竭诚为国家的发展及香港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
“齐步走、正步走......”今年的香港特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入境处公开展示中式队列。 在雄壮暸亮的口令声中,入境处仪仗队擎持中式礼枪,昂首挺胸,步伐整齐,前进、立定、看齐...... 一套纯熟利落的中式队列表演一气呵成,赢得各界的高度赞誉。
入境处仪仗队的持旗手,擎持国旗进入步操场
中式步操 创纪律部队先河
作为香港纪律部队的先驱,回归不久,入境处在1999年率先引入中式步操,在部门仪式中演示,爱国爱港的种子已深植每位入境处成员当中。 为进一步加强入境处人员的国家意识,于去年十月起,所有新入职的入境事务队成员均接受中式步操训练。
入境处助理处长(管理及支援)戴志源指,除了中式步操,国情教育,包括认识国家宪法、基本法亦已纳入入职训练课程当中:“作为公务员队伍及特区政府其中一支纪律部队,入境处人员必须爱国爱港,奉公守法,拥护'一国两制'及基本法,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
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戴志源希望透过各项培训,令入境处人员充份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从心态上到日常职务上,均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 戴志源补充指:“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有国家意识、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的入境事务队伍,为国家及香港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
全力配合国家发展规划
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和扩大内地与香港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入境处全力配合,特别在出入境通关便利范畴。 继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三个大型跨境基建的落成启用,另一项重要大湾区跨境基建项目:皇岗/落马洲口岸重建的主体工程已经在今年年中正式开展。
入境处助理处长(管制)郭俊峯表示:“新皇岗口岸将采用‘一地两检’模式,免却旅客需分别于香港与深圳两地口岸上落车的不便,大大加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入境处正研究更多简化出入境手续的安排,配合新跨境基建,来往两地人流将更加方便快捷,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指日可待。”
郭俊峯又提到,特区政府将继续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并逐步落实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即现时取道落马洲、文锦渡及沙头角陆路口岸的跨境货车将改道东部香园围口岸及西部深圳湾口岸,让其他陆路口岸主力处理客运。 ”
入境处处长区嘉宏
爱国爱港 国家安全为任
入境处的工作范畴,从签证政策、出入境管制、打击偷渡至处理免遣返声请,无一不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入境处处长除了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区的主要官员之外,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更成为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委)的成员之一,入境处的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入境处处长区嘉宏表明:“我身为国安委的成员,会全力以赴协助行政长官,规划和推进有关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以配合其他维护国家安全的部门,去防范、制止和惩治一切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活动,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
不忘初心 贡献安定繁荣
适逢入境处于今年成立六十周年,区嘉宏指入境处的初心,就是为香港的安定繁荣作出贡献:“回望过往六十年,入境处一直保持触觉敏锐、因时制宜,职能持续扩大、不断完善,由初期执行出入境管理的‘守门人’角色,逐渐转型为服务市民人生各阶段不同需求、协助优化人口蓝图和提升香港竞争力等多方面职能。 ”
入境处一直紧贴社会脉搏,以敏锐的触觉,灵活应变以配合国家及香港需要。入境处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紧紧扣连不同年代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并配合国家改革开放,跟随国家步伐,与香港同步同进。
因应反恐情报及风险,入境处在管制站加强截查可疑人士
坚守岗位 迎接挑战
入境处在1961年8月4日成立,当时部门职员仅得201人,成立不久便面临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七八十年代,成千上万的越南船民涌入香港寻求庇护。入境处人员处变不惊,紧守岗位,除了负责相关甄别程序,亦协助越南难民移居海外。 为应付非法入境问题,八十年代港府取消抵垒政策,入境处有效执行即捕即解措施,并同时加强打击非法劳工,保障本地劳动市场。
面对一度困扰香港的越南船民问题,入境处人员坚守岗位,积极应对
因应近年滥用免遣返声请的问题,入境处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分别从源头、审核程序、羁留、执法及遣送等着手,有效改善情况,以保障香港社会稳定。 针对最新趋势,香港特区政府已修订《入境条例》,于8月1日生效,为改善审核程序提供法理基础,同时加强入境处执法及羁留的权力。 为保障香港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入境处于2018年成立反恐科,透过不同渠道与本地、内地及海外执法机关交流反恐情报并加以分析和调查,依法实施有效的出入境管制,加强截查可疑入境人士,站稳守卫香港的前线。
汇聚人才 建设湾区
踏入信息年代,全球进入知识型经济,各地均争夺人才。 为确保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商贸及物流中心的地位,入境处透过开放的签证政策,积极吸引世界各地的优才、专业人士以至资金流汇聚香港。 入境处在2006年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吸引高技术人才或优才来港定居,提升香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相关计划的配额更在2020年起由每年1000个增加至2000个,进一步为香港加大人才库。 为配合香港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18年6月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旨在吸纳世界各地的创科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其后更在2020年优化计划,扩大适用机构及科技范畴至全港所有进行指定科技范畴研发活动的公司。
入境处的服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六十年来,入境处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市民服务,成就了因时制宜、精益求精的文化。
设身处地 关爱市民
为切合社会需要,推广关爱共融的文化,入境处在2018年起推行的“全港市民换领身份证计划”中加入了多项关爱措施,包括“同行换证计划”,让长者及残疾人士在换证时得到同行亲友的照顾。 入境处更首次以外展形式,到访院舍上门提供“一条龙”服务,让长者和残疾人士安坐其院舍完成办证和领证服务,真正做到“社会共融 爱心包容”。 截至今年6月,因换证计划各项关爱安排而受惠的长者人数多达65万,更夺得今年赛马会龄活城市“我最喜爱的全城 长者友善计划”大奖,足证入境处服务深得公众支持。
新总部 提升公共服务体验
今年三月于屯门兆麟政府综合大楼开设的“屯门综合办事处”是首个以“一站式”为服务蓝本的入境处办事处。 新址集各项服务于一身,除了继续提供出生及婚姻登记外,更增设办理特区旅行证件、延长在港逗留期限及申领身份证的服务,让市民在同一地点申请所需的证件,省却去不同办事处申请的时间。
入境处的新总部大楼座落于将军澳市中心
例如新生婴儿父母为子女办理出生登记时,可同时为其申领旅行证件;而申领身份证的人士如欲同时申请旅行证件,更只需填写一张申请表便可,方便快捷。 此外,预计于2023年落成的将军澳新入境处总部亦会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会加强应用二维码于自助服务上,让市民可以透过手机完成各项申请程序,更灵活便捷。
以创新科技应对疫情
“以人为本”是入境处的服务理念,藉着加强创新科技的应用并不断检视服务流程的细节,以达致尽善尽美。 面对持续肆虐的冠状病毒病,入境处在不同服务透过数码科技加入“防疫元素”,以配合特区政府的公共卫生措施及响应市民对防疫措施的关注,包括于今年底推出的非触式e-道服务,以容貌识别技术代替现时的指纹识别技术,在现有的传统柜台和e-道服务外,供合资格的市民选用。
在签证方面,入境处于今年3月首推“智佣易”服务,并在7月提升该服务。 申请续聘外佣的雇主在签证获批后,可使用电子方式缴付签证费用,并透过挂号邮件领取签证。 新服务让雇主及外佣能安坐家中轻松办证,有效减少市民出行和人群聚集。 此外,入境处将于今年年底全面采用电子化签证申请模式及签发电子签证,让申请人可在网上完成整个申请程序。
入境处将推出全新非触式e-道服务
一代接一代的入境处处长带领部门屡创高峰。 香港已消除过去的纷纷扰扰,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迎接繁荣稳定的新时代。 值此历史时刻,入境处处长区嘉宏期望入境处同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民为本,克服挑战,勇往直前,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对入境处这支优秀的团队充满信心,我们定必迎难而上,配合国家和特区发展,继续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令入境处继续成为世界上其中一支最优秀的入境事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