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刊:如何应对中日关系的各种变化?
- 国防参考
- 2015/10/30 14:58
-
收藏
-
10.0万
原标题:善战者不言战,战则必胜
目前,中日双方在以下方面存在矛盾和分歧:
一是领土主权问题,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春晓油气田的开采区和所有权争议,以及防空识别区等问题;
二是历史问题,包括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处理慰安妇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意识形态问题,这是两类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共有的问题,中日之间也不例外;
四是安全困境问题,日本是处于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自然经济资源有限,其发展面临着很大的瓶颈,而日本的本土东面向海,西面和背面都是强大的近邻。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安全困境问题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急于突破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修改和平宪法的原因。
面对一个善变的日本政府和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发展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对外交往的基础是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发展”,这句话运用到中日关系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那么,经历过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对这句话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点在国际交往,更在于自身实力。
国际关系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有一段关于国际关系的经典论断:“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邓小平也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指导处理国家关系。1989年10月,他在同前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谈话中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这反映了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思想的根本性变化。
在处理中日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这个最高原则。我们期待中日关系的改善,并愿意采取切实行动去改善中日关系,但是这都要在不损害我们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善战者不言战,战则必胜。“兵者,国之大器”。我国历来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如果不是触动核心利益,不会轻言战争,这是基本原则,也是爱好和平的人类共同的期望。但是,不言战并不代表着不备战。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绝不仅仅取决于一方,即使我们抱有和平信念,如果对方一意孤行,反其道而行之,那么,战争的危险也是现实的。未雨绸缪,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利情况,我们应该从实战角度出发,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7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日关系再度紧张。如何应对中日关系的各种变化,我们必须采取主动措施。
对于我们而言,必须坚持以发展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全面完整地看待中日关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不轻言战争,但是战则必胜,这才是有效应对中日关系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选择。(卜振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