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琪:支持「正视本港虐待儿童问题、保护儿童权益」议案
- 香港卫视
- 2022/05/25 18:11
-
收藏
-
27.8万
香港保护儿童会辖下「童乐居」去年底爆出儿童受虐丑闻,至今34名职员被捕,事件令各界关注本港虐待儿童问题。立法会今日(25日)进行大会,议员就「正视本港虐待儿童问题、保护儿童权益」议员议案进行辩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曼琪提出修正案,内容包括尽快订立「没有保护罪」、制订虐儿罪行黑名单制度及检讨劳福局从中的角色。
陈曼琪表示,首先是「没有保护罪」。「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童年是人的成长重要阶段,不幸的童年会造成阴影,亦有机会为日后的社会带来更大问题。在一些传统的观念中,有时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又会认为不插手别人的家事是美德,但在现今的社会,保护儿童不单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大众的共同责任,绝对不是「多事」或「八卦」。
陈曼琪指,「没有保护罪」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与受害人同住或对其有照顾责任的人士,若察觉其有受严重人身伤害的风险,而没有采取措施保护相关儿童,则需负上合乎比例的刑事责任。一直以来,年幼者往往不能表达自己被虐,甚至对成年人的行为不明所以,而旁观者又通常是施虐者的「熟人」,在许多时候亦会行使「缄默权」。每当执法机构展开调查时,就会面对各种搜证的困难。
陈曼琪称,事实上,「没有保护罪」在其他地方已不是新鲜的事物,如英国、新西兰、澳洲州份、美国州份等,均有订立相关的刑事罪行。英国甚至在前几年亦曾展开「Cinderella Law」,亦即「灰姑娘法」的讨论,对儿童施以情感虐待行为亦可视为刑事罪行。当然,外地的法例不能照样葫芦在本地立法,仍需视乎香港实际的情况并与各界讨论。但是香港保护儿童的法律的确不足。就此,希望新一届政府尽快向立法会提交,有关「没有保护罪」的条例草案展开立法工作。
陈曼琪强调,单有法例的制订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资源,以及对社工、教师等人士有专业的培训。现时,当局的「在学前单位提供社工服务先导计划」下,许多负责幼儿园的社工同事可能要在多间幼儿园来回工作,出现一个社工跑多间幼儿园。长远来说,还是需要做到「一校一社工」的条件,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资源防止虐儿个案。与此同时,在社工及教师的发牌机制中,需特别加强他们对「没有保护罪」的灵敏度及相关的责任感,令他们能够成为儿童保护网的重要一环。
陈曼琪还表示,关于发牌机制,修正案中第二个重点就是制订虐儿罪行的黑名单。建议的虐儿黑名单机制与现时行之有效的「性罪行纪录披露制度」类近,建议与儿童工作相关的僱主可在应征者的同意下,向警务处查核其有否触犯过虐儿性质的罪行。虐儿罪行黑名单制度,只是在可查核的内容中加入虐儿罪行,在立法及执行上具可行性及操作性。
陈曼琪最后称,修正案中特别提到劳福局及社署需检讨现时的机制,并需负上执行保护儿童政策的主体责任。政府不要「大安主义」,拘泥于「小政府、大市场」,以为将社福服务外判后就万事大吉。劳福局在童乐居事件爆发后,反应居然是「震惊」、「好震惊」、「非常震惊」,然后没有然后。在既有程序上,当事件被视为「少见」、罕有,超出局长及官员的所谓认知范围时,局方对涉事机构可动用的监管方法,如调查、接管、终止运作及取消注册的安排,总是予外界进退失据的感觉,导致虐儿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当局未尽保护儿童责任,失职的人士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凡此种种,都是政府需要深刻反思、改革及问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