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洱:去殖勿存误解 本土本国不可分
- 香港商报
- 2015/09/22 10:07
-
收藏
-
12.0万

良好的应延续 有抵触的须纠正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前日点出香港有“两个化”问题,包括未依法“去殖民化”及出现“去中国化”,引起各界讨论。他昨日再度作解说,指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进行“去殖民化”,是实施《基本法》的一个重要任务,不过又言明大家不要误解回归以前的各种东西都叫“殖民主义”,并举例如廉政公署就值得发扬光大;他又对香港出现“去中国化”情况感遗憾,认为香港要有“本国意识”,本土情怀要提升到家国情怀。
新时代有新规矩和体制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昨日出席公开活动后,再度解说本港未“去殖民化”、出现“去中国化”的问题。他表示,香港回归把过往的殖民统治与回归以后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分成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旧时代有旧时代的规矩、体制;新时代有新时代的规矩和体制;新时代最重要的体制,就是根据《基本法》来规范。”
他续说,从香港特区成立、《基本法》实施开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进行“去殖民化”,是其中一个实施《基本法》的重要任务:“对这一点,我想在新时代的中国香港特区的政治架构里面的重要人物,那些‘VIP(重要人物)们’,尤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举例廉署应该发扬光大
他称,殖民化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又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不是说回归以前的各种东西都是叫做‘殖民主义’的东西,不能这样去理解;例如,我们现在这个大楼,楼下的马路,就叫作英皇道;18年前叫英皇道,现在还叫英皇道,这没有什么嘛!这不存在‘去殖民化’的问题。”
他再举例:“香港有廉政公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构,为了肃贪,为了政府架构廉政,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应该延续下去,而且应该发扬光大;不仅香港的廉政公署发展很好,澳门特区成立以后,过去没有,现也成立了廉政公署,这是汲取了香港好的经验,这都不是‘去殖民化’的问题。”
本土与本国不可以分离
对于殖民化是什么,他这样解释:“如果跟国家的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发生底触,而没有加以纠正,‘去殖民化’的问题就出现了。”他说,这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亦应该有法律可以互相对照,但这是本地立法和执法的问题。
他向在场记者说:“在座各位我相信,都是中国香港人,都是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并为此感到自豪,而不应该‘去中国化’。”他说,最近发现有一些论调说“本土意识”,“就跟国家要对立起来,好像只有本土没有本国,这是错误的”;他强调,“本土”和“本国”不可以分离。
引《上甘岭》歌曲喻意
他之后以内地旧电影《上甘岭》中一曲《我的祖国》为喻:“就是有一个电影叫《上甘岭》的插曲,歌词是这样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就是描写两岸的风景,记述它美好的感受。”他续引述歌词“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并说“我想这歌词多好”,它既述本土意识,但是又是本国意识:“把家乡和国家连在一起,那么美好的大河岸边的家,和美丽的祖国连在一起;因为有了美丽的祖国,我才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家,这就是从古至今几千年国家所说的家国情怀。”
陈佐洱总结时表示:“如果只热爱自己的家乡,忘记了祖国,这个感情虽然是好的感情,但是还需要深化,还需要爱自己的国家;家和国不可分,本土情怀要提升到家国情怀,才是更加高尚、美好的。”他直言对于香港出现“去中国化”感到很遗憾,更称虽然这只是一部分人的言行,但是要值得警惕、注意。(记者 林骏强)
-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