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副秘书长冯兴科撰文悼念成思危
- 国际在线
- 2015/07/16 16:46
-
收藏
-
15.1万
7月12日凌晨0:34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0岁。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常存,人民永远怀念他。
1935年,先生出生于风声鹤唳中的北平,父亲给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
先生的一生,从青春报国到技术报国,从管理报国到从政报国,以参政党领袖身份活跃在政治舞台的11年 ,先生推动了风险投资事业“一号提案”等多项改革,被称为“风投之父”和“创业板之父”,这11年,先生说不虚此生。
12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自强不息”四个字。先生说,他对这几个字的理解是“顺境时不懈怠,逆境时不沉沦”。
“文革”中,他和一群来自香港的理想青年受尽屈辱,他在烧锅炉时学习锅炉学,无事可做时,自学了几门外语。“文革”后,很多人离开祖国,而先生却选择坚守。
先生顺境时从不懈怠,即便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时,他在治学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他每天午夜方寝,凌晨6时起床,节假日和晚间都在学习。
从16岁时先生只身回到内地参加新中国建设,临终前一个月仍在勤勉工作,推动我国金融战略的实施,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个国家和人民。他用一生践行报国理想,从来不敢懈怠。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生一辈子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其君子风范,始终让人终生受教。
先生是一个政治家,但信奉治学乃从政之本,他最看重的是他的学者身份。从国家领导人岗位上退下后,先生仍担任中科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等职,坚持每两周开设现代金融研讨班,并为研究生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等课程,可谓“老牛奋蹄志弥坚”。
先生办公室墙壁上悬挂条幅:“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先生认为学者要探讨理论基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政策框架,分析政策实施的难点,而不是单纯地批评和指责政府。
先生的一生是“居高位仍能讲真话”, 常为改革发诤言。他曾用“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来表达他的这种心志。他希望作为专家学者,要多说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
今年5月21日的《人民日报》曾刊出他的文章,谈金融改革战略观问题。他认为,一些人在金融领域国际合作上主张“阴谋论”,与实际情况不符。金融安全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草木皆兵,金融改革不可错失良机。
先生不仅敢说真话,也提醒国家的智库也说真话。在今年4月的智库研讨会上,先生指出,智库要“实事求是,要多讲真话实话。如果智库来讲大话假话,那就非常危险。”
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言论和精神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他对民族、国家、社会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的贡献将永远被记载在史册。
愿先生安息。(冯兴科 金砖国家经济智库副秘书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