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关键时刻“逐客” 香港的情商哪去了

  • 新华港澳
  • 2014/06/04 18:08
分享到:
  • 收藏
  • 12.3万

        针对访港内地旅客过多,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调控自由行的方案,行政长官梁振英主动问及对削减20%自由行旅客的意见,引发各界不小的震动。虽然梁振英随后急澄清,这只是众多意见之一,是否削减和减多少,还没有定案,目前仍处于讨论阶段,但“逐客”一说并不讨喜,既断财运又伤感情,怎样看都是“赔本的买卖”,这不免令人生疑:精明港人的情商哪去了。

        的确,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内地“个人游”带来商铺租金飙升、部分地区交通挤迫等问题,甚至令两地居民矛盾升温。政府看到问题,着手 调控自由行、缓解城市压力是无可非议的,但直接下“逐客令”绝不是聪明的做法。

        自2003年起实行的内地游客“自由行”,大幅增加了香港旅游业收入,同时也创造了大量职位,尤其是低学历和低技术职位 。可以说,自由行对香港的支柱产业贡献显著,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而一旦逆势而行削减自由行旅客,影响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灵敏的股市首当其冲,“削减”风声一出,立即引发零售股当天大幅下挫,多家券商发布评估报告:若自由行人数削减20%,内地游客数目将减少550万,损失200亿。而从长远来看,将影响到全港超过26.7万名零售从业员的生计,形成涟漪效应,影响本地消费,进而拖累香港整体经济发展。

        即使香港有足够“资本”和“底气”,可以通过开发新市场等办法,尽力弥补断档的“财运”,也无法弥补香港自由好客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伤了“自由行”所建立起来的两地日渐磨合的情谊。世界各地都希望旅游业有所增长,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香港一样嫌游客太多而盘算着如何“逐客”。而此“逐客令”又恰好出现在两地近期频生事端的敏感时期,这就容易释放出“不友善”的信号,伤了内地游客的自尊,给本不轻松的两地关系火上浇油。

        当然,如果“财运”和“情谊”都“不是事儿”,便可以按计划削减自由行旅客。不过,可能已经不需要亲自动手了。自由行实行10年,内地旅客申请签证到其它地区旅游越来越方便,他们的访港意欲已有所减低,今年“五一”黄金周,访港旅客人数就首次出现了下跌。这样的果子,真的是香港想要的吗?

        削减自由行的建议固然可以缓解一时的城市压力,但从长远看,孰重孰轻就一目了然了。作为国际大都市,面对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改善和解决,没有退缩的道理。一些看似由于自由行人数多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其实是交通等配套设施不足引发的,对此,应该从改善城市配套设施和供应能力入手。此外,“自由行”政策的确有调控的空间,目前来看,最大的漏洞是“一签多行”,对此,可以对“一签多行”的次数加以适当限制,打击水货客。当然,有了以上“硬件”的改善,剩下的就得靠“人和”。访港内地客应该加强个人“融入感”,客到主家,就要入乡随俗,尽量不要破坏当地人的生活常态。香港本地居民也应减少一些对内地游客的偏见,多一些“同胞情”。

        总之,调控自由行、缓解城市压力无可非议,但贸然下“逐客令”并不明智。香港人一向冷静理智,关键时刻该如何“待客”应该心中有数,需珍惜“蓦然回首,那人就在身边”的日子,不要等内地客伤心散尽才“众里寻她”,为时已晚。(孙楠)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