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因婚致贫”是代际剥削的标本

  • 东方网
  • 2014/03/31 15:22
分享到:
  • 收藏
  • 15.8万

  记者近日在冀鲁豫部分农村地区调研,许多农民反映,当地结婚费用居高不下。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花费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部分农民直呼“娶不起”,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3月30日《半月谈》)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是人伦之常。然而,当婚恋被赤裸裸的金钱、物欲左右时,这种人伦之常必然成为很多人难以言说的“硬伤”。农村娶妻花费动辄几十万元,显然已经和城市“接轨”,在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900元的背景下,“娶不起”的压力可想而知,难怪农民会发出“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喟叹了。

  “娶妻贵”首先源于“娶妻难”。其一,在计划生育大背景下,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导致一些农村地区人口性别比失衡、女性偏少。其二,随着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农村青年大量进城,相比男青年,女青年留城较为容易,更加剧了农村适婚青年性别结构失衡。其三,消费商品的符号价值比使用物质实体更有面子,这种攀比心理也导致农村结婚费用飞涨。

  “有车有楼,家里还有两头老黄牛”,在这些乡村流行语的语境里,男方父母只是一种赚钱工具,这样的认识突破了传统孝道伦理,更让“代际剥削”显得触目惊心。其实,不论是农村中老年人为儿女幸福甘当“老黄牛”,还是城市老人被儿女无奈“啃老”,这种新的“剥削”并非通常意义上说的赤裸裸的血腥剥削,其背后总不乏为人父母者对儿女的亲情,这种“剥削”呈现出带着一丝悲壮的温情状态。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眼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儿子娶媳妇,抱上孙子,是父母的基本责任,是传宗接代的人生任务。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价值信仰,让“为儿娶妻”成为一种人生意义,驱赶着父代不怕牺牲、努力为儿子福祉奋斗,造就了“高价婚娶”的现实土壤。

  对儿女几近无限的付出,而儿女在养老上面的责任却日益弱化,高价婚娶等等“代际剥削”行为造成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燕舞通过对几个区域的数据整理表明,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年轻人的自杀人数占总自杀数的59.31%,老年人的自杀则只占24%,而2000年以后的10年,年轻人的自杀人数只占总自杀数的8.92%,老年人的自杀却占了79.19%,而其中绝大部分因素是家庭内部的经济原因。去年6月,福建一位六旬老人自责没能力为儿子筹集彩礼钱,以致出现精神抑郁,最后在晋江跳河自杀。现实中,这样的极端个案还有多少?

  因婚致贫并不只是一个经济范畴的问题,更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标本。化解这些难题,既需要唤醒并重视孝文化对代际关系失衡的调节作用,更需要尽快将农村的养老模式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很显然,只要老年人还主要依托儿子养老送终,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老年人都必然进入高度竞争的体系中被剥削,甘当儿女的“老黄牛”。

  • 标签: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巨额彩礼背后的农村社会保障困境
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4/03/31
彩礼越要越高 能树出啥“家风”?
新华网河北频道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