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观察:经济遇下行风险 基本面仍稳健
- 新华社
- 2016/06/23 11:24
-
收藏
-
65.5万
内地旅客持续减少,首季整体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下跌10.9%至1370万人次,而内地旅客更下挫15.1%至1040万人次。
近期,各项统计数据显示,香港的出口、内外需、投资等表现疲弱,旅游、零售和餐饮业更被业界形容为遭遇“寒冬”,香港经济遇到下行风险。香港应如何转型并发展新兴产业,平稳渡过新一轮的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维持稳健的基本面?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上月13日公布《2016年第一季经济报告》时指出,香港首季经济按年增长0.8%,按季收缩0.4%,是四年来的最低纪录。
报告指,环球经济持续不稳,外围市况转差,进一步打击香港出入口贸易,整体货物出口首季按年下跌3.6%;市场忧虑经济遇下行风险,令整体投资开支延续跌势,按年下滑逾一成。内需方面,首季私人消费开支按年仅微升1.1%,较上一季明显放缓。
在香港工联会20日举办的“经济步入寒冬,劳工何去何从?”论坛上,来自饮食、旅游、建筑及银行业的打工仔纷纷出来倾诉遭遇经济“寒冬”的体会,自陈生计受到不小影响。
香港饮食业职工总会主席郭宏兴表示,据他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端午节、母亲节及父亲节,不少食肆营业额较去年同期大跌近三成。
中银(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樑并不认同业界有关“香港经济步入寒冬”的说法,他解释, 旅游业下滑的确给相关业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香港的经济并没有进入寒冬,只是增长速度放慢,“整体失业率并未大幅度攀升,仍称得上是‘全民就业’,政府的财政也没有严重的赤字,估计还会有盈余,可见经济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打击。”
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时表示,在踏入第二季之后,香港经济出现了回稳的迹象。他指出,4月,香港出口货值跌幅收窄,访港旅客人次跌幅亦收窄,同期零售销售按年跌幅也有轻微的相对改善。不过他提醒,大家仍要留意,前景仍有隐忧。
《2016年第一季经济报告》提到,内地旅客持续减少,首季整体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下跌10.9%至1370万人次,而内地旅客更下挫15.1%至1040万人次。
旅客消费方面,由于访港旅客人次和旅客人均消费同告下跌,2015年,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缩减7.5%至3323亿港元。
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22日在“立法会”大会上表示,近月的访港旅客人次跌幅较年初收窄,但情况仍未稳定,香港本地经济消费增长亦见减慢,政府对零售业受到的影响有所关注。
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表示,内地旅客消费模式已经改变,来港旅客整体消费力下降,导致香港名牌店生意、酒店入住率、高档餐厅均受负面影响,会展旅客也因内地会展业竞争而减少,香港进入旅游业的转型期。
谢国樑认为,旅游业下滑,只是对短期经济增长有影响,“过去每年以两成的速度在增长,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现象,调整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从长期来看,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
谢国樑续指,现在旅游业下跌的这一部分,主要是高端、奢侈品消费,“过去这一块的过度发展对香港反而有负面影响,如不合理拉高零售铺位的租金,增高本地经营成本。”他认为,香港经济从奢侈品消费中的得益不是很大,“这些都不是在香港生产,把这种奢侈品消费的泡沫挤掉,旅游业在做结构的调整。”
姚思荣也认为,适当转型并非坏事,未来旺区店铺的租金下调、名店退走后,不同店铺重入旅游旺区,令产品供应不再单一,范围变多变宽,旅客购物可有更多选择。
姚思荣建议,当局应继续拓展短途旅客市场,利用香港航班多、机票便宜的优势,争取将现时占三成多的海外客增至四成。他说,香港中西文化汇聚、交通便捷,应对特色旅游项目进行包装,如万圣节“哈啰喂”、榄球赛、美酒佳肴节等,相信能成功地吸引到中外旅客。
苏锦樑表示,为协助中小企业,政府提出了相关的税务措施以带动消费,政府亦打算扩大今年香港的旅游盛事规模,实施“美食车先导计划”等,另外,迪士尼乐园及海洋公园的扩建计划也将会在今年起陆续落成。
在5月最新一轮的经济预测中,特区政府维持对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为1%-2%,谢国樑则预测今年增长可能由去年的2.4%放慢至1%-1.5%之间,“这是2009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但是目前的经济面是健康的。”
谢国樑解释,这次经济放慢是在“去杠杆”的情况下,“外围经济不景气,出口下滑,特区政府主动调控楼市、调控股市,并推出措施去抑制旅游业不健康的发展趋势,”种种不利因素下还取得0.8%的增长,同时就业市场并未因此明显转差,财政收入亦未受影响,所以总体称得上稳健。
目前,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贸易及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2014年,四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总值的23.4%、5.1%、16.6%及12.4%。
香港贸易发展局6月初的一篇经贸研究报告指出,香港可进一步发展文化及创意、医疗、教育、创新及科技、检测及认证、环保这六项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2014年,这六项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9.2%。
谢国樑说,这一轮经济的放慢,可能为香港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机会。他说,香港近两年发展创新科技的势头不错,尤其是与深圳加强合作后,逐渐形成一体化市场,在国家的支持下,创新科技产业将会成为下一步香港经济新的增长点。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认为,香港经济仍然良好,香港是最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有大量内地企业来港办公,即使游客减少,每年仍有4000万内地游客访港,她看好香港经济中长期的发展。
- 标签:
- 香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