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藉G20峰会 提升领导力影响力
- 大公网
- 2016/09/01 10:00
-
收藏
-
43.8万
中国作为首次主办G20峰会的国家,又是世界人口及贸易第一大国,经济第二大国,如何在这一全球最高级别会议上展示领导力,引导世界治理及经济金融走出困境值得关注。
图为园艺工人在杭州市滨江区江南大道街头维护G20主题花坛/新华社
中国如果能够借助杭州G20峰会平台,在促进增长、防范金融风险、加大财政支持与推动结构性改革、引领基建投资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不仅有助于带动本国与全球经济,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在全球经济金融事务话语权与影响力。
本届G20峰会将在9月4日至5日于美丽的杭州召开。目前来看,有关全球经济增长、创新与结构性改革、地区安全及反恐、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国际税收合作、国际金融框架、反恐、绿色金融等一系列课题均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都有可能是此次峰会讨论的议题。中国作为首次主办G20峰会的国家,又是世界人口及贸易第一大国,经济第二大国,如何在这一全球最高级别会议上展示领导力,引导世界治理及经济金融走出困境值得关注。在笔者看来,杭州G20峰会上,中国在如下几方面的引领作用值得期待:
一、凝聚各国渴望稳定愿景
笔者近两个月在欧美二十多个城市拜访机构投资者及跨国公司,一个明显的触动便是发达国家民主制度好似陷入了领导力缺失的困境。民众对政治领袖的不满情绪异常强烈,各国精英阶层与底层群众的隔阂逐步加大,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民族主义思潮大行其道,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领导力缺失的尴尬局面。
如美国面临大选,两党就增加基建支出难以达成协议,特朗普的异军突起打乱了主流党派的格局,大大加强了美国孤立主义思潮;英国脱欧是欧洲的黑天鹅事件,极左或极右思潮,以及反移民倾向在欧洲大陆兴起;法国总统奥朗德连任前景堪忧,德国恐怖袭击导致默克尔支持率下降;日本负利率措施效果有限,市场情绪悲观。
二、呼吁加大财政政策改革
相比之下,中国应该展现目前的优势,即政治环境稳健,经济制止了下滑,改革措施也在加紧推出。此外,可借助G20东道主之便凝聚全球渴望稳定的愿望,积极参与协力推动需求。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有助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更是对全球经济的重要贡献,本身便是中国责任与领导力的体现。
可以看到,为走出经济低迷,各国货币政策创新层出不穷,量化宽松、负利率都是以往未曾涉足过的领域。但正如笔者此前提到的,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如发达国家企业大量囤积现金却投资乏力,日本央行负利率、欧洲央行降息之后,日圆、欧元反而大涨,反映了市场认为政策出尽,绝望的态度。同时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推高了资产价格,不利于金融稳定、加剧了收入差距。
笔者认为,中国有必要藉G20峰会在探讨走出危机方面发挥更多指引,特别是呼吁加大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毕竟从政策角度而言,财政政策相比于货币政策尚有空间,如当前美国债务上限主要受制于两党政治;在欧央行竭尽全力放松货币政策之际,德国仍实行财政紧缩政策,财政盈余达到121亿欧元,是极其不明智的政策。当然,在中国自身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推动各国更多的关注结构性改革,则是化解矛盾的根本所在。
三、全球基建增长空间仍存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基础设施薄弱往往是阻碍外部资金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配合亚投行、丝路基金与金砖银行在资金、项目、与人力方面的经验,带动相关的基建投资,并吸引更多国家与更多资金参与。此外,并非仅是新兴市场国家有基建投资的需求,发达国家同样也需要大力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
以美国为例,笔者近几个月曾在美国六个主要城市拜访机构投资者,对于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感到十分震惊。波士顿中心地铁站破旧不堪,相比于笔者十多年前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时大大恶化;纽约市中心路面高低不平,行走和开车都得小心避开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近年来有关美国城市的基建问题屡见报端,但在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一直没有改善,背后主要受困于两党难以达成一致。
从这一角度而言,全球基建投资均有空间存在,中国可以藉G20峰会,展现中国基础建设的成就,促使全球就加大基建投资能达成共识,为疲软的全球经济注入又一经济增长点。
四、安全问题维持开放姿态
当下,恐怖主义与移民问题加大了全球安全问题的担忧,也趁机滋生一些反自由贸易、反人口流动的观念。在笔者看来,处于安全考虑,对完全自由主义的反思是有必要的,但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种极端孤立主义、民族主义思维的崛起。
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力夺共和党总统选举人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思潮有很强大的民众支持。例如,特朗普在竞选中便提出了赤裸裸反移民、反全球化的竞选宣言。英国脱欧也超出预期,且影响进一步发酵,法国、荷兰、意大利极端党派表示要仿效英国脱欧公投。
在反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当下,笔者认为,中国有必要藉G20东道主优势,在坚持开放、合作的姿态的背景下,探讨反恐与对待移民问题的可行之策,避免极端主义思潮崛起。
五、稳定汇市避免金融危机
避免竞争性贬值是今年上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重要成果。结合当下背景来看,做到并非易事,难点在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相反的货币政策取向。一方面,美联储九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大增;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也需政策宽松支持。一旦欧日推出负利率,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今年下半年很可能会引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在此背景下,避免汇市风险任务艰巨。从美国情况来看,虽然二季度GDP不及预期,但就业数据近来表现良好,如果八月非农就业数据表现强劲,九月加息大概率事件,但相对靴子落地时间悬而未决而言,这也未必是坏事,毕竟去年下半年的情况表明,一旦加息屡屡不能兑现,不确定下导致的全区金融市场波动同样不小。
笔者认为,G20会议上,中国不仅需要推动各国就避免竞争性贬值达成一致意见,更重要的是呼吁美国同样关注考虑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在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尽量达成一些共识。(作者: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