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登录
 两周内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

香港故事 | 中英谈判之钢铁碰撞(中)

  • 香港卫视
  • 2017/06/03 11:37
分享到:
  • 收藏
  • 74.3万

随着《中英联合声明》尘埃落定,中国政府开始转向制定《基本法》的工作,它实际上是1997年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

在香港回归前夕的关键时刻,如何安抚港人的情绪,是中方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国两制”的非凡构想

铺就香港回归路

几经波折的十轮协商

终使《基本法》出台

1987年当港人对回归的恐惧达到高点时,邓小平为了安定人心,他在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他说,中国仍会继续致力于改革开放。香港基本的政治和管理制度将保持50年不变。他又说,香港一直以来的制度就既不同于英国也不同于美国,不适合完全采用西方的制度搞三权分立。随后具体说明了港人可以期待的个人自由,但是不能把言论变成行动。这番讲话缓和了港人的担忧,甚至结束了有关三权分立的所有讨论。

20.webp (1).jpg

《基本法》的初稿被公之于世。全国人大常委会保留了对《基本法》的最终解释权,中央有权任命行政长官、派驻军队和对影响外交及国防的问题作出决定。香港有权保留它的政治制度50年不变。它仍将是一个开放的自由港;可以发行自己的货币,享有言论自由;保留它的法院系统和当地法律,只要不影响中国的安全和外交,它有权作出终审判决。“一国两制”的政策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得到热情接受。

21.webp (1).jpg

但是之后四个月,中英关系陡然紧张。邓小平态度强硬,表示对英国政府一定要硬碰硬。香港立法会议员的普选人数,成为中英关于《基本法》争论的焦点难题。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中英两国最终还是通过谈判确定下来了,全国人大于1990年4月4日通过了《基本法》。 

22.webp (1).jpg

中英双方曾共同努力想实现一个所谓“直通车”的方案,即建立一个能够顺利延续到1997年之后的政治架构。但在邓小平退出政坛的1992年,英国派了一位极富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出任香港新总督。这位新总督一反之前几任港督温和维持中英关系的风格,霸道而不合作,由于他的强势搅局,“直通车”方案戛然而止,香港命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新一轮钢铁碰撞随之而来。

一个殖民地总督一反传统

以各种博人眼球的方式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民选政治家的形象

究竟意欲何为

特殊历史背景下的香港

又如何能成为

撬动大国关系的杠杆

1992年7月9日,这位末代港督彭定康一改传统,身着便服携带家人抵达香港皇后码头。在他上任第二天,就以民选政客惯用的亲民姿态,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走在市民中间。更出人意料的是,彭定康的就职典礼变成了在总督府后花园会见记者,通过传媒问答传播其施政理念。这种类似美国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会见记者的现代政治小技巧,对香港新闻界却是破天荒第一次。

23.webp (1).jpg 

一个殖民地总督为何一反传统,以街头鼓动家的方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民选政治家的形象?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先斩后奏

强推政改方案

另起炉灶

捍卫行使主权

在话语权的争夺中

谁又能笑到最后

彭定康在做足了民意铺垫之后,上任不到3个月,即在“施政报告”中直接提出了政改方案。 

可以说,政改方案的目的就是加速民主化,扩大立法会议员的选民基础,将功能界别议员的间接选举制度变成直接选举,变相扩大立法会直选议席。

24.webp (1).jpg

由于彭定康担心其政改方案在咨询中受到攻击而被迫收回,于是就采取先斩后奏的办法,在施政报告中直接公布了政改方案。

彭定康很清楚中国政府不会接受这个方案,而且他也没有准备让中国接受这种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只是经过英女王批准的英国方案。英国政府的目的其实不在于中央是否接受,而在于香港人是否接受,只要香港人能够接受,那么这个方案就能够成为既定事实。培养出一个不信任、不接受中央统治的香港精英阶层,从而在中国内部楔下不和谐的钉子,甚至播下分裂的种子,而这正是英国在殖民地撤退中制造分裂的惯用手段。

25.webp (1).jpg

彭定康的全部政治努力就是刺激香港人的民主化期望,把香港人捆绑在自己的政改方案上,作为与中央进行政治较量的赌注。他知道,香港人的民主期望越高,这场赌博中英国人赚得越多,中国人就输得越惨。

于是彭定康在发表施政报告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向香港市民推销政改方案。之后一连3天的密集推销,彭定康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将施政报告的民主理念深深地植入香港市民的心中。

当彭定康的政治秀越玩越起劲的时候,中方又岂会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呢,那么,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彭定康的政治游戏的,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