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庭聪:加快开放车辆使用香港与内地边境口岸限制
- 香港卫视
- 2019/03/07 16:08
-
收藏
-
66.1万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王庭聪3月7日接受香港卫视副总裁刘红独家采访时表示,随着香港、澳门地区与内地各城市的物流交往、人员流动日益密切,香港多个边境口岸压力大增,部分更趋向饱和状态。现时来往香港深圳的陆路客货口岸主要有四个,包括深圳湾、落马洲、文锦渡和沙头角,稍后也会开通莲塘口岸,从东、西、中三个方位连通香港与深圳。然而,现时每个口岸的流量并不平均,大部分客货车辆都集中在中部的皇岗及落马洲口岸,导致该口岸过境等候时间较长,也对口岸两边的交通枢纽造成很大压力。
王庭聪称,出现这种变差的原因主要是:两地牌客货车的口岸使用限制。现时大部分两地牌客货车都只能选择一个口岸使用,这样的安排欠缺灵活性,亦难以在短时间内调节、疏导较为拥挤的口岸。此外,部分口岸通关手续复杂,有待提速。例如在皇岗口岸,跨境人士需要在两个口岸分别上下车一次,再加上中间的接驳车程,旅客觉得不方便之余,亦加重了口岸管理的工作。
他表示,进一步优化口岸管理、提高通关效率,有利于加强大湾区内的交通网络建设,亦有利于便利各国旅客的往来。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开放车辆使用香港与内地边境口岸限制。建议在莲塘口岸开通以后,不设限制,允许通行各口岸的两地车牌车辆都可以使用,即形成东西方向口岸开放、皇岗口岸仍按以往的安排的格局,以分流集中使用皇岗口岸的情况。初步实施后,可再研究进一步分流客货车至不同的口岸,以合理安排口岸使用量。
二.加快在各口岸实施一地两检。从福田口岸、西九龙高铁站的实践可以看出,一地两检的通关安排,既能提高口岸的运作效率,亦能为旅客出行带来便利。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加快研究在皇岗口岸试行一地两检,特别是旅客的便利通关手续,再进一步研究推广至其他关口。
三.优化通关手续,通过大数据进行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新技术已经大量运用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建议采用实时监控和分析,将各口岸的使用情况、预计等候时间实时推送到信息平台,让旅客可以预计大概的通关情况,以灵活作出选择 。
四.研究限制非深圳牌货车使用中部的皇岗口岸过境,将非深圳牌货车安排采用东部或西部的口岸过境,以减轻深圳市内的交通拥堵情况。
- 标签:
- 粤港澳大湾区